当前位置:朝夕网 » 生财有道 » 我理解的产品审核思路(原创)

我理解的产品审核思路(原创)

审产品,显然不是审产品制度、产品流程,而是要审产品逻辑、产品思路,审产品研发过程中遇到的要害问题、关键问题及其解决方案。或者更广义地说,流程图也同时包括了“客户在购买这个产品时如何操作”的问题。做产品审核,可以把这个方法论简要拓展一下。从一

产品出台的审核、审批决策,究竟审什么?作为据以操作、据以检查、据以确责、据以问责的产品手册,究竟要怎样写,颗粒度要细到什么程度?这是近几天反复思考的两个问题。金融产品是无形的,有巨大的风险性,显然不同于一般产业的产品。审产品,显然不是审产品制度、产品流程,而是要审产品逻辑、产品思路,审产品研发过程中遇到的要害问题、关键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审产品手册,显然不能太粗,啥也看不明白,但也不能太细,弄个二三百页给领导审,本质是以玩捉迷藏、把简单问题复杂化的方式,欺负领导、糊弄领导、陷领导于不义。一定要简洁清晰,见事又见人。现将自己思考到的一些想法简要梳理如下。

一 从冲控平衡总要求出发打造产品要素表和产品流程图

产品不仅仅是控,不仅仅是防范风险、管控风险。必须讲冲控平衡。既要抓控的管理,不能乱来,行稳才可以致远,也要抓冲的管理,不能所无作为,要始终记着为何而出发。冲控平衡,应当是做产品、做产品流程的一个总要求。

关于控,监管有很多具体规则,主要按规则走就可以了。要不断地、深入地研究各种相关的规则,要弄透彻,还要弄清趋势。在这个方面,要防止简单拿来主义,只是借鉴同业,别人咋干、自己也咋干,对规则是冷漠、漠视的,这样做容易翻船,容易在击鼓传花游戏中做接盘侠。

关于冲,监管不大关注,是银行自己的事,比如商业模式、效能管理,没有多少具体的规则可遵循。这就需要研究规律、研究标杆,把一些重要的、具体的点找出来,用于产品创新的研发和产品手册的编写。

一表一图,是做产品的总纲,也是审产品的总纲。要按照冲控平衡的总要求来做。审产品,首先要把这个梳理出来。

一表,即产品要素(元素)表,是基于产品规律(比如存款类产品和贷款类产品有不同的基本元素、要素,每一种要素有各种不同的具体实现形式、实现方式),对各要素具体实现方式的一个呈现。是从静态的角度对产品做描述,包含了产品一些质的规定性,是区别一个产品是此而非彼的重要边界性问题、标志性差别和特征。总之是回答“这个产品是什么”的问题。

一图,即流程图。是从动态的角度对产品做描述。主要回答“这个产品在内部各节点有哪些动作、由谁操作以及如何操作”的问题。或者更广义地说,流程图也同时包括了“客户在购买这个产品时如何操作”的问题。做流程图,要解耦化、元素化,细分到不可再细分(或者再细分则无意义、无必要)。对此,无需做过多的阐述。

二 从一图两表思维到一图六表思维

一图两表,是做流程管理的工具、做内部控制的工具。我们常常讲。事实上也经常使用,只是没有把这个词挂在嘴上而已。一图,即流程图。两表,即风险点表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内控措施表。这是个很重要的方法论。

做产品审核,可以把这个方法论简要拓展一下。商业银行内控指引中讲的内控四个目标,其实隐含了冲控平衡要求,不仅仅是控,或者说,这个控,也同时包括了对冲的控制。这四个目标概括起来,即合规行为目标、合规报告目标(这两个可合并考虑)、风险管理目标、战略发展目标。据此,可将两表拓展为六表,即:风险点表、合规点表、效能阻滞点表,以及分别与之相对应的管控措施表。

从一图两表到一图六表,就意味着,努力把冲控平衡总要求落实在做产品、审产品的具体实践中。

三 从内和外两个维度把握风险点管控逻辑

再说说做产品过程中一个最核心点:风险点管控的逻辑。

银行是经营风险的产业,又是经营信用的产业,这是其区别于一般产业的重要特征。信用风险是第一风险、主体风险,是其他各类风险的主线。

在具体把握以信用风险为主体的各类风险的过程中,有内和外两个维度。

从内部纬度看,最典型是操作风险,内部操作不当,就会带来风险。是人为的、可控的,内控工作是可为的。内控大致可理解为对风险当中人为可控风险的一个管控,做产品手册,也就是要把这些具体的管控动作找出来。除操作风险外,如信息科技风险、银行账户利率风险、战略风险、合规风险,也基本类似。

从外部维度看,最典型是市场风险,风险的源头是外部市场化,基本是不可控的。这个情形下的管控就是另一个思路了,不是抓内控动作,而是抓风险抵补、缓释、转移等措施。其他如国别风险、法律风险、政策风险,也大抵如此。

还有一些风险,是内外部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各类风险交织运行的集中性、综合性反映,如声誉风险、流动性风险。需要综合施治招标主要风险点有哪些,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粗暴对待、简单化处理,是不行的。

任何一个风险类别,从管什么看,都有“策略、偏好、限额”,从如何管看,都有“政策、程序”,从具体管理的要素、流程看,都有“识别、计量、评估、监测、报告、控制、缓释”。一图两表或六表,当然也要围绕这些点来着力。

合规是基础,是风险管理一个基础手段,合规问题是不需要讨论的,也是不允许讨论的,是必须遵守的底线、不得触碰的红线。内控,说到底是围绕风险进行的,抓内控缺陷、建设内控体系,最核心目的,就是为了不失控、为了管控风险。内审,就趋势而言,也是强调风险导向型审计。总之,对金融行业而言,风险是主线,任何业务活动、管理活动,都不能偏离这个主线、脱开这个主线。做产品,当然也不能例外。

四 打磨产品要害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产品各个要素是如何实现的,产品各个流程节点是如何操作的,是审产品两个法宝。这当中有哪些要害问题、关键问题,在产品研发过程中是如何解决的,到目前:要害问题是否得到了充分揭示?还有没有未解决掉的问题?在已解决问题中,有无重大分歧?如有,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主要分歧点在哪里?梳理清这些,也就有了一个提交决策性会议审议的一个陈述报告或者陈述提纲。提前把功课做到位,有利于促进审慎、科学决策,同时也快速、高效决策。

五 雕琢精准化动作清单和责任清单

产品手册的内部版,本质上是流程梳理。要弄清两个东西:流程节点地图,见事,具体化;责任节点地图,见人招标主要风险点有哪些,清晰化。这样就形成两个清单:动作清单、责任清单。

每个动作都要人做,每个人都有好多动作,从人和事两个维度,做复式记账,两个清单就完成了。不必要复杂化,要让人一看就懂。至于如何做,可以再做细的注解、延伸。干啥和咋干,说到底就是一个颗粒度粗细的问题,可以无限制地细下去。这里讲的产品手册,颗粒度粗细应根据需要把握好一个合理的度。

根据这两个清单,有哪些动作要做,谁具体干啥,清清楚楚,一目了然。可据以操作、检查,也可据以确责、问责。之后再持续地完善这两个清单就可以了。

六 关注外包时代的合作方管理细节

随着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把一切非核心职能尽量外包、能包尽包,是一个客观的发展趋势。但需注意:做产品管理,必须全流程思考,一定要把外包方、合作方考虑在内。不能回避,不能侥幸,不能简单地一推了之。因为监管检查、消费者投诉,一定是朝着你银行、朝着你金融机构的。

产品部门、经营主体部门一定要克服两个错误思维:一个是别人咋干、自己也咋干,看同业、不看规则。这在严监管时代显然是在裸奔、盲打、找死。另一个是我只管做好自己,外包方、合作方没做好,是他们的事,与我无关。有关,一定是有关的,各个节点共同构成一个全流程的共同体,是互相成就、互相影响的,不管不行。当然,如何对合作方做管理,一定是富有挑战性的,那是另一个话题。

七 关注巨大不确定性时代的政策变化趋向

这世界变化快,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全球化时代、信息化时代各种变化更是一日千里,迫使我们必须打飞靶,努力在巨大不确定性当中把握好方向。在审产品过程中,要考虑到政策变化趋向。

比如最近的大数据行业整治以及对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视,给风控手段提出一些新的视角。

再如金融消保治乱象整治,文件中所列检查提纲的那个框架,包括产品设计、产品宣传、产品销售、产品的内部管理、产品的合作方管理,种种可能侵害消费者权益的具体情形,都应纳入我们的视野。

还有对融资担保行为的规范,对房、车等行业及一切助贷公司的显担保、潜担保,都是有要求的,审产品也要思考到,要明察秋毫,防止被暗度陈仓。

总之,做产品是一个很专业的事,要把握好很不容易。要防止形式主义,不能把严肃、严谨的研发论证简单理解为写制度、做流程、走程序、出意见,不能简单化处理。经认真打磨的产品才是有生命力、有竞争力的。必须下大力气,做硬功夫。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朝夕网 » 我理解的产品审核思路(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