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朝夕网 » 生活居家 » 《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任传华

《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任传华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能动地反作用于物质,先进的正确的意识指导人们的实践,对客观世界的改造起促进作用;落后的错误的意识指导人们的实践,对客观世界的改造起阻碍作用。2、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能动地反作用于物质,先进的正确的意识指导人们的实践,对客观世界的改造起促进作用;落后的错误的意识指导人们的实践,对客观世界的改造起阻碍作用。

2、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联系必然的联系。规律的存在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但并不意味着人们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意识主观能动性是指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实践能力和作用。二者的辩证关系:一方面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越深刻、全面,主观能动性越能充分地发挥。如果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它的惩罚。

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从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实出发。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反对主观主义。

4、第一,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在事物的联系在人类社会产生前就存在了,当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尽管有“人化”的特点,但他是人类实践的产物,只有通过实践这一客观的物质活动才能形成,而且形成后就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了,所以也具有客观性。第二,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就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联系的普遍性包括三层含义: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要素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事物与事物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要看到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

5、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发展观 发展是前进的运动,是一个过程。发展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与旧事物的灭亡。

6、马克思主义哲学上的矛盾概念,其意是指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的,它属于哲学的范畴。所谓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互相斗争。所谓统一是指如下两种情形:第一,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第二,矛盾着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矛盾是事物存在的普遍形式,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不管是物质的客观世界,或是思维的主观世界,都有矛盾问题。有矛盾不见得是坏事,有矛盾才有事物的进步与发展,关键是我们要认识矛盾,分析矛盾,研究矛盾,解决矛盾。只有这样才能让事物得到发展。

7、矛盾的普遍性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所不在,无时不有,是事物的共性,它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普遍性可以概括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特殊性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是事物的个性,它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因而是相对的。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也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事物的矛盾各不相同,决定了解决矛盾的方法不可能千篇一律。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又是辩证的统一。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8、现实事物总是多种矛盾的统一体。在复杂事物自身包含的多种矛盾中,每种矛盾所处的地位、对事物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总有主次、重要非重要之分,其中有一种矛盾与其他诸种矛盾相比较而言,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这种矛盾就叫作主要矛盾,而其他诸种矛盾与主要矛盾相比较,则叫作次要矛盾,即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并非不起作用)。由于主次矛盾是依据二者地位、作用的不平衡来划分的,因而最主要、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即主要矛盾只有一个,而次要矛盾则有一个或多个,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共存于复杂事物这个矛盾体当中,影响着复杂事物的发展变化。这里谈的主次矛盾是就复杂事物而言的,因为复杂事物包含着多种矛盾,既包含了内部的矛盾,也包含了它与周围事物之间的矛盾,众多的矛盾相比较才有不平衡性问题,才有主次矛盾而言,而简单事物本身只包含了一对矛盾,无所谓主次,也无所谓主次矛盾的问题了。主次矛盾是相比较而言、相对应而存在的,二者共存于复杂事物这个矛盾统一体中,而且双方所处的地位、对事物发展所起的作用又是不同的,因而,主次矛盾是对立统一的,二者是矛盾统一的双方,那么二者的辩证关系即为矛盾双方的辩证关系;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影响,虽然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但如果次要矛盾解决不好,也会影响主要矛盾的解决,也会影响事物的发展;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出现了新的条件,那么主次矛盾也会发生相互转化,或者说主要矛盾解决了,那么原来处于次要地位的矛盾会突出出来,成为主要矛盾,即主次矛盾的地位和作用不是一成不变的,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转化。由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可以得出相应的方法论。既然主要矛盾处于主导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那么就要抓住、解决主要矛盾,即要善于抓重点(中心、关键),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9、任何事物的运动变化,总是先以微小的、不显著的变化开始,经过逐步积累而达到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在哲学上,就把事物这种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叫作量变;而把事物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叫作质变。量变就是一点一滴的积累变化、本身没有变化、它还是它自身。质变是量变的结果。可见,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首先都是从量变开始的,没有量变做准备,就不会有质变发生,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必然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经历一次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不是事物变化发展就终结了?不是的,一次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并不等于事物发展变化的终结,而是新的事物又开始了新的量变。新的事物量变到一定程度时,又会引起新的质变,事物就是不断地经过“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的不断循环往复,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的。

10、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则是迂回曲折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鼓励、热情支持和细心保护新事物,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困难,勇敢面对挫折与考验。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11、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内部矛盾即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事物的外部矛盾即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在观察事物、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内因,又要看到外因,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事物的发展二者缺一不可。我们看待任何事物,都要把内因和外因结合起来。在个人成长过程中,要学会正确地对待内因和外因。

12、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现象和本质,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体。事物的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是事物个别多变的东西,可以由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本质则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东西,是事物相对稳定的内部联系,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两者紧密相连,任何现象都是本质的表现,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现象尽管多种多样、纷繁复杂,但都是由本质决定的,都是本质的外部表现。

13、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是原因,由原因引起的现象是结果。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是辩证关系。原因和结果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赖、相互转化、相互作用。第一,原因和结果的对立。在一个具体的因果联系中,原因就是原因,结果就是结果,二者不能混淆和颠倒。第二,原因和结果的相互依存。原因和结果是相对成立的。原因相对于它所引起的结果,才是原因,同样,结果只有相对于引起它的原因,才成为结果。任何原因都必然引起一定的结果,没有“无果之因”。第三,原因和结果的相互转化。在一个具体的因果联系中,原因和结果是严格区别的。但是,在事物因果联系的长链中,一种现象在一种联系中是原因,在另一种联系中则是结果,反过来也是一样。第四,原因和结果的相互作用。在原因和结果的关系中,同一现象,在一种关系中是原因,在另一种关系中,又可以成为结果,反之,也是一样。在同一因果关系中,原因引起结果,结果又反作用于原因,构成互为因果的关系。因果联系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一因多果,一果多因,多因多果。在多因中还有内因和外因,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等。多果中有主要结果和次要结果,积极结果和消极结果等。

14、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事物变化发展的确定趋势与不确定趋势之间关系的一对哲学范畴。必然性是指在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合乎规律的、一定要发生的、确定不移的性质和趋势,偶然性则是指在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不确定的性质和趋势。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是对立的,必然性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确定不移的趋势,是由事物的根本矛盾决定的,体现事物发展的本质联系和发展趋势,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而偶然性是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不确定的趋势,是由事物的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引起的,对事物的发展起加速或延缓作用,不起决定作用。二者是统一的,其表现是:第一,必然性总是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由此为自己开辟道路,没有脱离偶然性和纯粹必然性;第二,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必要补充,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并受其制约,没有脱离必然性的纯粹偶然性;第三,必然性和偶然性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

15、可能性与现实性是反映事物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相互关系的一对范畴。现实性是指现实存在的事物和现象,是事物和现象的种种联系的综合。它是原因和结果、现象和本质、形式和内容、一般和个别、必然性和偶然性等的统一。可能性是现实事物包含的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相对于现实性来说,可能性是潜在的尚未实现的东西。当某种事物或现象还没有成为现实之前,只是某种可能。可能的反面是不可能性。当我们说某一事物和现象不具备某种客观的依据和条件,因而是永远不能实现的东西,指的就是不可能性。当然,不可能也不都是绝对的。有些在现有条件下不可能的东西在新的条件下会成为可能。所以不可能性有两种:一种是绝对不可能,它违背规律,永远不可能;另一种是相对的,是指条件尚不具备,只要为它的出现创造条件就会由不可能变为可能。

16、内容与形式是揭示事物的内在要素同这些要素的结构和表现方式之间关系的一对范畴。内容是构成事物诸要素的总和,是事物存在的基础,而形式则是事物存在和表现的方式。内容是活跃的、易变的,形式则是相对稳定的。形式是指把内容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或表现内容的方式。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形式和内容是

不可分割的,没有无形式的内容,也没有无内容的形式。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有两种基本情况:凡是适合内容的形式,对内容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反之,就起消极的阻碍作用。我们既要重视内容,根据内容的需要对形式进行调整和改造,反对夸大形式的形式主义;也要善于运用形式,发挥其积极作用,反对否认形式作用的形式虚无主义。

以上就是朝夕生活(www.30zx.com)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任传华”的详细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朝夕网 » 《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任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