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朝夕网 » 精选知识 » 花木兰之死:并不是在驰骋的沙场,皇帝老儿强迫,追封“孝烈将军”

花木兰之死:并不是在驰骋的沙场,皇帝老儿强迫,追封“孝烈将军”

一首“木兰诗”,自古传到今。豫剧大师常香玉的一曲“谁说女子不如男”更是激励多少中华好儿女奔赴战场,英勇杀敌,保家卫国……可是,您知道花木兰的结局如何?她没有战死在她曾经经经驰骋的战场,而是死在她屡立战功

一首“木兰诗”,自古传到今。豫剧巨匠常香玉的一曲“谁说女子不如男”更是鼓励多少中华好儿女奔赴战场,勇敢杀敌,保家卫国……可是,您知道花木兰的终局怎么?她没有战死在她曾经经驰骋的战场,而是死在她屡立军功、申明鹊起、荣归故里以后……至死都还是女儿身。她是被当时皇帝老儿所逼,自缢身亡,死后被追封为“孝烈将军”。这是怎么样的故事呢?

商丘虞城木兰故里

河南商丘虞城有“花木兰故里”。

“花木兰故里”是一个方形院落,北边为木兰祠,南边是木兰陵园。院落中央,是木兰跨马参军的泥像——花木兰一身戎装,手按长剑,跃马前行。暗地里是一代巨人毛泽东的草书长卷《木兰诗》。木兰祠里,在挂有“孝烈将军祠”牌匾的屋子里,是一尊站立着的木兰泥像,一身战袍,意气风发。室内四壁,吊挂着木兰参军故事的木刻划。门外一幅对联格外惹眼:“为国戍边固金瓯,代父参军成大孝。”孝烈将军,听说是唐代哪一个皇帝给她的封号。院子南边的木兰陵园里,两处高高的土冢,埋葬着花木兰以及她的双亲。

毛主席手书“木兰诗”局部

时光倒流。大约在公元400多年的时候,距今要有1600多年吧。因为北部的游牧部落入侵中原,烽火燃起,“可汗大点兵”。在豫东的这个小村里,朦胧的灯光里,一名弱女子,面对卷卷军书,蹙眉愁思:爹爹年老,弟弟尚小,谁能去远方征战?她时而站立,时而坐下,时而踱步,灯光拉长了她寂寞无助的身影,在这一样孤单无助的永夜里。“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心裁声,惟闻女叹气。”足见她愁思已久,白日的愁思注定要持续至深夜。骤然,她一跺脚,一咬牙,做出了一个或许让她后来懊悔非常的抉择:替父去参军。此时,“东市”上似乎传来了战马的嘶鸣声,东方即白……

花木兰替父参军

有关花木兰替父参军的故事,那首出生于南北朝时代、一代代传诵下来的《木兰诗》已有胪陈。牵着买来的骏马,束装已毕,带着一种恋恋不舍的情结,告别父母以及小弟,迟缓地骑上马背,从豫东这个小村子动身,走向沙场。等待她的是怎么样的一场场生命攸关的恶战以及怎么样的一处处险恶的环境,“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勇士十年归。”

虽然《木兰诗》里只有这寥寥数语的记叙,可它给人们的却是多么大的想象空间:几多的烽火烽烟、刀光剑影?几多的前仆后继、血染疆场?一个弱女子几多的辛酸血泪?试想,在那冷刀兵的时期,穿戴繁重盔甲,手持一样繁重的大刀长矛,每一天以及男人们同样行军打仗,冲锋陷阵,摸爬滚打。还要在一群杀红了眼的爷们堆里周旋生存,维护自己,去渡过每一个昼夜,十多个年龄。这需要几多的智慧以及胆量,几多的谨慎翼翼,确定也有许多的尴尬……

将军百战死,勇士十年归

在阅历了许多的血与火的征战以后,等待花木兰的又是什么呢?“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写得何等的轻松愉悦!实际情况又是怎么呢?当她的身份没有暴露时,天子对“他”“策勋十二转,犒赏百千强。”可是,明了她的身份后,天子由于她是女子没有再策勋犒赏她(或许那样的年代就没有对女子策勋犒赏的规矩),而是看上了她的美貌,要招她入宫,供天子享乐……这位刚强女子不从,只有自尽身亡了,死时仍是姑娘身。

《河南通志》这样记载:天子“欲纳宫中,将军曰,臣以死誓拒之。权势加迫,遂自尽。”一代女中俊杰,就是这样收场了自己的生命。

木兰祠里,有一块立于大清嘉庆年间的石碑,石碑上刻着“孝烈将军祠辨误正名记”,将没有结过婚的花木兰从母亲行列里划分出来,还原她的姑娘身份。没有结过婚,没能做母亲,这是花木兰的错吗?她不想具有属于自己的情爱以及做母亲的权利吗?谜底注定非也。

可是,在那个皇权至高无尚的年代,天子点名招她入宫,而且还是“权势加迫”,还有哪一个平民百姓敢吃豹子胆、敢去娶她为妻、生儿育女呢?绝不含混,就是那位封建皇帝剥夺了花木兰做女人的本能以及权利。“替父去参军”,只是为孝吗?

以上就是朝夕生活(www.30zx.com)关于“花木兰之死:并不是在驰骋的沙场,皇帝老儿强迫,追封“孝烈将军””的详细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朝夕网 » 花木兰之死:并不是在驰骋的沙场,皇帝老儿强迫,追封“孝烈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