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朝夕网 » 数码科技 » service详解

service详解

在kubernetes中,pod是应用程序的载体,我们可以通过pod的ip来访问应用程序,但是pod的ip地址不是固定的,这也就意味着不方便直接采用pod的ip对服务进行访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kub

在kubernetes中,pod是应用程序的载体,我们可以通过pod的ip来访问应用程序,但是pod的ip地址不是固定的,这也就意味着不方便直接采用pod的ip对服务进行访问。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kubernetes提供了Service资源,Service会对提供同一个服务的多个pod进行聚合,并且提供一个统一的入口地址。通过访问Service的入口地址就能访问到后面的pod服务。

Service在很多情况下只是一个概念,真正起作用的其实是kube-proxy服务进程,每个Node节点上都运行着一个kube-proxy服务进程。当创建Service的时候会通过api-server向etcd写入创建的service的信息,而kube-proxy会基于监听的机制发现这种Service的变动,然后它会将最新的Service信息转换成对应的访问规则。

10.97.97.97:80 是service提供的访问入口当访问这个入口的时候,可以发现后面有三个pod的服务在等待调用,kube-proxy会基于rr(轮询)的策略,将请求分发到其中一个pod上去这个规则会同时在集群内的所有节点上都生成,所以在任何一个节点上访问都可以。

如果显示没有这个命令报错了

你就用这一堆语句装一下yum install -y conntrack ntpdate ntp ipvsadm ipset jq iptables curl sysstat libseccomp wget vim net-tools gitcat <<EOF> /etc/sysconfig/modules/ipvs.modules

userspace模式下,kube-proxy会为每一个Service创建一个监听端口,发向Cluster IP的请求被Iptables规则重定向到kube-proxy监听的端口上,kube-proxy根据LB算法选择一个提供服务的Pod并和其建立链接,以将请求转发到Pod上。 该模式下,kube-proxy充当了一个四层负责均衡器的角色。由于kube-proxy运行在userspace中,在进行转发处理时会增加内核和用户空间之间的数据拷贝,虽然比较稳定,但是效率比较低。

iptables 模式

iptables模式下,kube-proxy为service后端的每个Pod创建对应的iptables规则,直接将发向Cluster IP的请求重定向到一个Pod IP。 该模式下kube-proxy不承担四层负责均衡器的角色,只负责创建iptables规则。该模式的优点是较userspace模式效率更高,但不能提供灵活的LB策略,当后端Pod不可用时也无法进行重试。

ipvs 模式

ipvs模式和iptables类似,kube-proxy监控Pod的变化并创建相应的ipvs规则。ipvs相对iptables转发效率更高。除此以外,ipvs支持更多的LB算法。

创建deployment.yaml,内容如下:

apiVersion: apps/v1kind: Deployment metadata: name: pc-deployment namespace: devspec: replicas: 3 selector: matchLabels: app: nginx-pod template: metadata: labels: app: nginx-pod spec: containers: – name: nginx image: nginx:1.17.1 ports: – containerPort: 80[root@k8s-master01 ~]

创建service-clusterip.yaml文件

apiVersion: v1kind: Servicemetadata: name: service-clusterip namespace: devspec: selector: app: nginx-pod clusterIP: 10.97.97.97

Endpoint是kubernetes中的一个资源对象,存储在etcd中,用来记录一个service对应的所有pod的访问地址,它是根据service配置文件中selector描述产生的。

一个Service由一组Pod组成,这些Pod通过Endpoints暴露出来,Endpoints是实现实际服务的端点集合。换句话说,service和pod之间的联系是通过endpoints实现的。

负载分发策略

对Service的访问被分发到了后端的Pod上去,目前kubernetes提供了两种负载分发策略:

如果不定义,默认使用kube-proxy的策略,比如随机、轮询基于客户端地址的会话保持模式,即来自同一个客户端发起的所有请求都会转发到固定的一个Pod上 此模式可以使在spec中添加

在某些场景中,开发人员可能不想使用Service提供的负载均衡功能,而希望自己来控制负载均衡策略,针对这种情况,kubernetes提供了HeadLiness Service,这类Service不会分配Cluster IP,如果想要访问service,只能通过service的域名进行查询。

创建service-headliness.yaml

apiVersion: v1kind: Servicemetadata: name: service-headliness namespace: devspec: selector: app: nginx-pod clusterIP: None

在之前的样例中,创建的Service的ip地址只有集群内部才可以访问,如果希望将Service暴露给集群外部使用,那么就要使用到另外一种类型的Service,称为NodePort类型。NodePort的工作原理其实就是将service的端口映射到Node的一个端口上,然后就可以通过

创建service-nodeport.yaml

apiVersion: v1kind: Servicemetadata: name: service-nodeport namespace: devspec: selector: app: nginx-pod type: NodePort

LoadBalancer和NodePort很相似,目的都是向外部暴露一个端口,区别在于LoadBalancer会在集群的外部再来做一个负载均衡设备,而这个设备需要外部环境支持的,外部服务发送到这个设备上的请求,会被设备负载之后转发到集群中。

ExternalName类型的Service

ExternalName类型的Service用于引入集群外部的服务,它通过apiVersion: v1kind: Servicemetadata: name: service-externalname namespace: devspec: type: ExternalName # service类型 externalName: www.baidu.com #改成ip地址也可以# 创建service[root@k8s-master01 ~]# kubectl create -f service-externalname.yamlservice/service-externalname created# 域名解析[root@k8s-master01 ~]# dig @10.96.0.10 service-externalname.dev.svc.cluster.localservice-externalname.dev.svc.cluster.local. 30 IN CNAME www.baidu.com.www.baidu.com. 30 IN CNAME www.a.shifen.com.www.a.shifen.com. 30 IN A 39.156.66.18www.a.shifen.com. 30 IN A 39.156.66.14

以上就是朝夕生活(www.30zx.com)关于“service详解”的详细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朝夕网 » service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