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朝夕网 » 生活居家 » 全世界经济危机的深思:为什么某些国家受益而大多数却身受重创?

全世界经济危机的深思:为什么某些国家受益而大多数却身受重创?

2008年全球各国深陷经济危机之中,在危机爆发前,这些抵押贷款打包成金融衍生产品,而深陷这场骗局的傻瓜中就有美国的银行,赫赫有名的贝尔斯登和雷曼兄弟都在这场危机中受到重创。这些傻瓜中不乏知名度不那么

2008年全世界各国深陷经济危机当中,在危机暴发前,这些抵押贷款打包成金融衍生产品,而深陷这场圈套的傻瓜中就有美国的银行,赫赫着名的贝尔斯登和雷曼兄弟都在这场危机中受到重创。这些傻瓜中不乏知名度不那么高的欧洲银行的身影,比如德国工业银行。在放松管制的过程当中,欧洲银行与美国同行同样下了大赌注,将银行间市场借款用于发放高风险贷款、投资次贷市场。

资本流动或是祸首罪魁

多数借款由欧洲银行的美国分公司提供,然后这些借款被欧洲母公司用于购买美国发行的以美元标价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

于是,从美国借出的美元流向欧洲各家银行,欧洲各家银行用借来的美元购买美国证券。美国银行贷款资金流到欧洲银行,欧洲银行购买美国证券,资金又回流美国,引起了大范围资本流动,为危机的产生埋下了隐患。

危机来袭时,恰逢欧盟准备欧洲货币联盟十年庆典。1999年随着各成员国休止流通本国货币,欧元区外围成员国如希腊、葡萄牙、西班牙和爱尔兰等国的利率急剧下跌。

与大西洋彼岸的情景相似,资本跨境流动会致使利率变动,跨境资本通过银行间市场进行流动。以法国、德国为主的所谓欧元区核心国家银行把资金借给希腊、爱尔兰、葡萄牙和西班牙等国银行,这些国家的银行把资金用于投资国内政府基金和抵押贷款债券。另外,法国和德国的银行出于投资目的也自行购买了这些债券。

欧元的拥护者们认为利率的降落拥有踊跃意义。利率波动是资本流动健康的表现,葡萄牙、希腊等国家从此就罢黜因金融政策不当带来的汇率风险之患,再也不会产生本国货币政策失当情况了。

欧元的质疑者们提出正告,认为投资者区分不了贬值风险和政府及抵押借款人违约风险,货币联盟只能解除第一种风险,对第二种风险无能为力。

他们注意到监管者应用并强化了这类搅浑,对欧洲银行持有的政府债券免税并设定为零风险,让人们以为问题债券是无风险的。

结果,欧元区的核心国家与外围国家之间构成了巨量的资本流动。法国、德国的机构投资者对外围国家的高收益趋之若鹜,这些投资的涌入引起了西班牙、爱尔兰等国基础设施和住房建设的热潮,在希腊等国引起了大量无成效的政府预算赤字。

这些跨境资本流动预示着法国、德国的借款存在若干隐患,更何况西班牙、爱尔兰和希腊等国的银行还从国外引进资金投入本国房地产和政府债券市场。房价不可能只涨不落,借入国外资金可以填补政府预算赤字,但欠债要还本付息,所以发债也不是久长之计。

痛定思痛,各大国际组织早就应当进行屡次风险警示。然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的工作人员是一批宏观经济学家,着眼于研究储蓄—投资失衡问题,对扑朔迷离的资金流动路径没有及时关注,而能够看到镇静暗地里涌动的风险的法务会计、券商或银行高管等专业人员数量不足。

实际上危机暴发前的2001—2007年,国际资本市场波涛不惊,较为镇静,于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应股东国的请求主动削减预算,以为在这样的大好时期无须雇佣法务会计和银行高管。

不但如斯,各大国际组织鼎力倡导的放松管制,很快盛行美国与欧洲各国。一个有力的证据,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坚持放松管制,允许国际资本流入新兴市场国家,认为欧洲各国之间的资本流动是健康的,乃至比以往更加不乱。

当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大部份职员是欧洲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正筹备竞选法国总统。

有多少国家受危机重创

使人匪夷所思的是,此次危机中受重创的是发达国家,而不是传统的懦弱的新兴市场国家。新兴市场国家曾经被请求加强银行监管、完美公司治理和提高金融透明度。

阅历了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后,各大国际组织就时常加强监管和提高透明度,想固然地认为发达国家在金融领域的做法是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效仿的典范。

事实胜于雄辩。代理人问题(金融机构的行动其实不是从股东和顾客的最大利益动身)是一直困扰发达经济体的问题。

银行高管在拓展业务的过程当中谋取本身利益最大化,董事会对此无计可施。高盛等投资银行一方面向缺少经验的客户发售次级贷支持的金融衍生产品并收取可观的费用,另外一方面在本身业务操作中又做空这些衍生产品。

信用评级机构为发行方提供咨询收取高额费用,出谋划策让够不到AAA的问题证券能够顺利评定为AAA,这就是典型的违抗公众利益行动。

这些事件清楚地揭露了两个事实:第一,若大范围的投资基金牵涉大银行,则危机性质无比严重;第二,尽管危机震源在美国抵押贷款市场,但危机波及面其实不局限在美国一个国家。

法国巴黎银行的基金破产声明惊醒了不明就里的各央行行长,各央行当即采用行为。欧洲央行与美联储当即向其金融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两大中央银行亲密联络以确保行为的一致性。

美联储迅速采用了下一步行为。在法国巴黎银行声明发布后的第8天基准利率降落了50个基点。为了增强投资者对市场流动性的信念,通常的隔夜拆借允许延长到30天。

9月,利率再次下调50个基点,并从所谓的一级交易商(即一些时常进行证券交易的大银行)处购买470亿美元证券。12月,美联储第三次降息,推出期限拍卖融资便利向存款类金融机构提供抵押贷款。2008年新年伊始,美联储再次降低基金利率,降幅惊人,降低了125个基点。

所有这些凌厉的举措并无改变严峻的事态。美联储给银行的信贷并无救活美国商业票据市场。

这些商业票据是以应收账款等资产为抵押的,银行耽心这些资产价值低于票据金额。

这也没有禁止货币市场上投资这些商业票据的互助基金的挤兑行动,美联储的应急流动资金无济于事,没法给金融市场基金经理和商业票据经纪人提供帮助。美联储与财政部必需竭尽所能来应对这场挑战。

美元走弱毫无悬念。在2007年下半年,美联储将利息降至最低点,市场流动性泛滥。美国央行不需要钉住汇率,因此优先斟酌保持金融不乱,而不是汇率不乱。

但是,到了2008年3月,人们都得知贝尔斯登向美联储追求紧急流动性救助的音讯后,美元汇率企稳。到了7月,人们转而关注雷曼兄弟事件和潜伏的美国金融体系严重的银行业危机,美元迅速升值。这些变化反应了美元的避险功能,并说明了美国国债市场是世界上最大的、流动性最充沛的金融市场。

在动荡时期,投资者最想具有的就是流动性了。因为美国国债发行量大,投资者能够以基本不变的价格进行买卖。美国国债满足了投资者充沛的选择权和弹性的需要,在紧要关头能够迅速购入或卖出其他资产和货币。

美国成为危机受益者

在全世界经济处于危机中时,美元拥有走强趋势。这个趋势无比显著,乃至在2008年产生源起美国的危机时,也是如斯。

资本流向美国,不乱了美国金融市场,虽然这个市场也处于无比时期。这就是美国的太高特权,由于美国拥有主要避险通货的发行权。

在一些察看家看来,这有失公平,由于发行者即使是危机的始作俑者,也仍然受益。20世纪60年代,法国财政部长·德斯坦就此提出批判,反对布雷顿森林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带来的这个现象。

全世界金融危机及其危害让人们从新思考这些反对意见,迅速启动关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讨论。

这类体系结构给许多国家,比如欧洲各国造成为了极大困扰,这些国家的银行借人的美元,现在没法偿还。除了了美联储,其他国家央行对持有美元债务的银行的救助是无比有限的,由于这些央行无权发行美元。

美联储只好采用权宜之计,赞成与这些央行进行货币互换。2007年12月,美联储与欧洲央行、瑞士国家银行商谈了互换额度,继而与澳大利亚、新西兰、丹麦、瑞典、挪威以及英国央行进行商榷。

美国商业投资银行在这些国家市场有大量投资,美联储也愿意保持这些市场的不乱。出于相同的斟酌,2008年10月5是美联储还与巴西、墨西哥、新加坡和韩国展开货币互换。

另外,美联储还向在美国的外国商业银行机构提供美元贷款,通过贴现窗口购买机构债务,避免它们加入兜售美元资产行列,以避免给危机中的美国市场添乱。

为了不引发国会对美联储踊跃救助外国金融机构的不满,同时为避免引起对这些接受救助的外国金融机构的恐慌,美联储对这些行为和运作刻意维持低调。

这些行为尽管获得了一定效果,但并无减少人们对基于美元国际货币体系的批判。能够与美联储展开货币互换的主要是高收入国家,一些新兴市场国家(比如印度)提出相同请求时,就被断然谢绝。

更何况下一任美联储董事是不是会采用相似行为还未可知,国会想必也不乐意美联储这么做。

通过国际交易将其他国家货币兑换成美元,或央行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肯定互换额度,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负责额度分配,这样的做法引起很大的争议。

长时间在我国政府任职的周小川博士的评论备受关注。在2009年3月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周小川呼吁扩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SDR)的使用,建议终究由特别提款权接替在国际货币体系处于中心肠位的美元。

周小川认为基于特别提款权的体系的国际流动性具备“价值不乱、按规则发行、供给可控”的特色,而不是依赖于美联储的美德与优良判断。

周小川的这篇文章之所以重要不是由于其独特的建议,而是由于周小川博士的参与预示着未来谈判的走向。这说明我国在未来的关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讨论中会提出自己的意见并付诸行为。

以上就是朝夕生活(www.30zx.com)关于“全世界经济危机的深思:为什么某些国家受益而大多数却身受重创?”的详细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朝夕网 » 全世界经济危机的深思:为什么某些国家受益而大多数却身受重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