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朝夕网 » 洞鉴古今 » 王维《山居即事》诗中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王维《山居即事》诗中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山居即事中的掩是什么意思?的问题,以及和山居即事前两联写了什么景物有什么特点?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1、王维的《山居即事》后四句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

表现闲适的心情。

2、附原文: 山居即事 唐.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故衣指莲花败叶。颈联用“绿竹”对“红莲”、“新粉”对“故衣”,光影流转里体现出摩诘对隐逸生活的喜爱。王维天性擅画,精通画理,且移植画艺以丰富和提高诗歌的表现力。此句即为力证。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末字落在一个“归”上,暗合其归隐之意,隐隐有陶潜之情。

3、作者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早年信道,后期因社会打击彻底禅化。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与孟浩然合称“王孟”。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山居即事颈联意象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颈联“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中“嫩竹”、“荷花”两个意象写出了诗人山居环境的清新雅致,也体现了诗人高洁的隐逸情怀,表现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喜爱。整首诗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内心落寞、品行高洁、悠然享受隐居生活的隐士形象。

山居即事节选

山居即事

王维 〔唐代〕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沉寂地把篱门紧紧掩上,在苍茫暮色中望着斜晖。

鹤栖宿遍布周围的松树,柴门来访的人冷落疏稀。

嫩竹节已添上一层新粉,老荷花早落下片片红衣。

渡口处的渔火星星点点,是处处采菱人荡舟来归。

山居即事前两联写了什么景物有什么特点

颔联写作者赴山居途中所见,是近景。苍苍古树生长于石缝之中,仿佛与石连为一体;泉水湍急而清澈,水底的沙石清晰可见。这两句形象地描绘了山中特有的景物,表现了山居环境的古朴、清幽。

颈联写作者在山中看到的远景。 一场春雨悄然而至,众多的山峰在雨中显得幽暗;山中云雾弥漫,那通往山居的小路弯弯曲曲延伸到云雾深处。这两句描绘了山居环境的高峻、幽深、奇特。

山居即事中的掩是什么意思

“掩”是遮掩的意思

首联是他独自隐居山中时的心态写照。不知古人用法最严,用意最活,如‘掩柴扉’下紧接以‘苍茫对落晖’句,便知‘掩柴扉’三字是虚句,不是实句也。

”何必强作“虚”解,作“实”解亦通。人在门外亦可掩扉也,当是室内寂寞,故出门掩扉,环视山居外景以解闷,正切诗题“即事”者,咏眼前景物也。倘闭关室中,有何事可即!山居所见,皆幽寂澄淡之景,即之使人悠悠然,陶陶然,无复寂寞之感。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山居即事颈联意象?和山居即事颈联意象?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朝夕网 » 王维《山居即事》诗中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