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朝夕网 » 生财有道 » 为何今年金融风险频发?

为何今年金融风险频发?

定融爆雷、信托违约、基金腰斩、私募跑路、地产崩盘、股市下行、银行爆雷……这一系列金融风险为何在今年集中爆发?是否预示着多米诺骨牌效应的到来?金融市场未来将何去何从?这些问题成为了近期人们热议的焦点。

在年初,许多投资者满怀期待地展望今年的金融市场,认为随着疫情的结束,一切都将好转,准备放手一搏。然而,我当时的观点却给他们的热情浇了一盆冷水:疫情虽然结束,但地产市场已陷入困境。我们应首先关注今年的救市政策,然后再决定投资方向。

事实上,2022年约有400家房企相继破产倒闭,而根据人民法院公告网的统计,今年上半年已有106家房企发布了破产文书。房地产市场的衰退对上下游产业链及整体经济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同时,风险外溢导致大型金融机构投资的地产项目面临资金回流困难,近期中财富公司和信托公司的地产项目应收账款未能收回便是明证。

回顾全球发达国家的历程,房地产经济是每个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经阶段。近二十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房地产行业的支撑。然而,过快的行业发展和过大的杠杆率导致了泡沫的形成,积压越久,泡沫越大,对地产经济过度依赖的行业所面临的风险也就越大。国家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房住不炒”和“三道红线”等政策正是压缩房地产规模的信号。

回望过去二十年,国内许多大型企业都受益于地产经济的红利,而大多数信托公司和三方财富公司的主要投资方向亦是地产行业。银行超过40%的贷款来源于地产,因此地产市场的崩塌引发了金融风险的外溢,进而导致金融产品爆雷。

不同产品的爆雷时间和特征各异。单一地产信托产品在项目烂尾后无法及时回款,导致违约。一些有实力的信托公司通过自有资金进行刚兑,并接手项目重建,待房屋建成后出售以回收资金。有的信托公司则选择等待房屋建成出售或变卖项目,处置抵押物以兑付。固收类和资金池类信托产品尚可拖延,通过其他资金周转弥补亏损。但如果项目亏损过多,就只能依靠募新换旧来维持运转,池子越大,负债越多,爆雷影响越大。

一旦固收类产品出现资金问题,通常首先采取压降规模的措施,让老资金继续留存,只需支付利息,同时抬高门槛或减少新户,使规模变小,逐步释放风险。但当老资金不愿留存,大部分资金流出时,现金流就会断裂,无法兑付,整个链条就会崩溃,池子将被引爆。对于没有明确投向或本身就是自融的产品,资金空转的风险更大,因为它们本身并未创造收益,仅靠资金池运转,投资人的收益约为8%,加上层层佣金、管理费、奖金等各种开支,总融资成本超过15%,利息越滚越多,一旦资金链断裂,就会引发爆雷。

金融产品爆雷的原因既有地产市场的影响,也有产品本身设计的问题。金融行业的监管盲区与漏洞导致各种金融产品乱象丛生,风险无法得到控制。此外,缺乏投资者教育使得投资人对金融产品缺乏了解,如果产品设计存在问题,爆雷只是时间问题。

再审视房地产行业,它无疑是时代的产物。八十年代商品房的兴起和分房制度的取消,使房地产行业在一片谩骂声中崛起,将中国经济带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然而,物极必反,地产经济时代造就了众多大型企业,同时也催生了炒房团,导致房价大涨,刚需无法满足,房子空置,加剧了社会矛盾。房地产公司快速扩张,加大杠杆,埋下了巨大的行业隐患和社会矛盾。国家出台政策压缩地产规模、控制房价,不料恰逢三年疫情停工停产,加之国外资本狙击地产公司债券产品,最终引爆了房地产市场。房地产行业在谩骂声中兴起,也在谩骂声中落幕,标志着一个时代的变迁。

历史不会重复,但总是惊人地相似。盛极必衰的道理众人皆知,任何行业发展到鼎盛期都会迎来衰败,地产行业的兴衰正代表了时代的更迭。曾经的许老板风光无限,如今却背负着万亿巨债,印证了时势造英雄的道理。没有英雄的时代,只有时代的英雄;改革是前进的动力,每一次改革都是一次革命,同时也伴随着流血牺牲。每个人都生活在同一个时代,但经历却各不相同。有些人恰好错过了分房的时代,认为自己不幸;而有的人抓住了房地产经济发展的机遇,成就了自己,积累了丰厚的财富。没有房地产商业化,就没有房地产经济;没有国营体制改革,就没有今天的繁荣。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朝夕网 » 为何今年金融风险频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