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朝夕网 » 科普知识 » 鱼腥草:争议与价值并存的野生植物

鱼腥草:争议与价值并存的野生植物

鱼腥草:争议与价值并存的野生植物

广袤的农村大地孕育了无数可食用的野生植物,其中一种以其独特气味引发广泛争议的便是鱼腥草。有人对其深恶痛绝,避之不及;有人却对它垂涎三尺,爱不释手。在南方,鱼腥草尤为常见。二十年前,笔者尚幼时,常外出割猪草,而鱼腥草便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食材。田间地头、荒野之中,处处可见其踪迹。

鱼腥草得名于其特有的鱼腥味,最早见于《名医别录》。在云贵川等地,人们喜爱采摘其地下根茎食用,故又有蕺儿根、折耳根等别名。此外,紫背鱼腥草、猪鼻孔、臭草、臭腥草等也是人们对它的称呼,但它的正式中文名为蕺菜,记录于《中国植物志》。鱼腥草属于三白草科、蕺菜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其茎呈圆柱形,扭曲,有明显节,易折断,整体形似白茅根。叶片互生,正面绿色,背面紫色,呈心形。揉搓叶片,便能嗅到强烈的鱼腥味。夏季开花,穗状花序顶生,花白色;果期为6月至10月,蒴果球形。《图经本草》描述道:“鱼腥草生湿地,山谷阴处亦能蔓生,叶如荞麦而肥,茎紫赤色,江左人好生食,关中谓之菹菜,叶有腥气。”如今,鱼腥草遍布我国大部分地区,尤以南方居多,常见于田间地头、路旁及荒野。

尽管鱼腥草的气味浓烈,喜爱者主要集中在云贵川等地。作为重口味爱好者的笔者,对香菜、芹菜、黎篙、螺蛳粉情有独钟,但对鱼腥草实在难以消受。然而,不可否认的是鱼腥草的巨大价值。首先,作为野菜,鱼腥草的嫩叶和地下根茎自古便供人食用,《名医别录》和《救荒本草》均有相关记载。如今,尤其在云贵川等地,人们喜欢将其凉拌,配以葱姜蒜和辣椒,口感爽脆,令人食欲大增。此外,鱼腥草也用作调味品。其次,鱼腥草药食同源,具有极高药用价值,被国家卫生部认定为药食同源物质,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通淋的功效。夏季农忙时,若有村民中暑昏倒,懂得鱼腥草价值的老人便会用其地下茎泡水施救。值得注意的是,新鲜鱼腥草有鱼腥味,而干燥后则无,泡水饮用反而散发出类似肉桂的香气,口感近似红茶。最后,鱼腥草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A、蛋白质及多酚类化合物等,有助于增强免疫力。

亲爱的农民朋友,今后遇到鱼腥草切勿错过。即使不喜其味,也可将其阴干泡水饮用,既能清热解毒,又可解渴。关于鱼腥草,您有何看法?是否喜爱食用?您的家乡是否有此植物?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共同参与讨论。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朝夕网 » 鱼腥草:争议与价值并存的野生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