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朝夕网 » 洞鉴古今 » 印度入常之路:挑战与现实

印度入常之路:挑战与现实

在中文互联网的海洋里,流传着一个关于印度的笑话:每当印度试图加入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P5)时,似乎总会被轮流否决。传说中,印度总是能在联合国会议上集齐四票赞成,但总有一票反对,让它的“入常”梦想破灭。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简单。

实际上,印度确实曾六次申请成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且均以失败告终。不过,这些失败并非源于现任五常的轮番否决,而是在真实联合国会议上,并未出现五常轮流行使否决权的情况。相反,印度的挫败主要来自其他非五常联合国会员国的反对。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五位常任理事国——中国、美国、英国、法国和俄罗斯——自二战结束后便确立了其地位。1945年,为了维护世界和平,避免重蹈战争的覆辙,这些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要参与者在美国敦巴顿橡树园会议上共同构建了战后秩序。安全理事会的五位常任理事国享有“一票否决权”,这意味着即使所有非常任理事国都支持某项决议,只要有任一常任理事国投反对票,该决议就无法通过。

一票否决权赋予了五个常任理事国极大的权力,并在二战后的国际事务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虽然五常声称拥有这一权力是为了维护国际秩序,但实际上,谁拥有这一权力,谁就能最大限度地保障自身国家的利益。因此,随着战后各国崛起,许多国家纷纷渴望成为常任理事国之一,印度便是其中最热切的一员。

作为一个南亚大国,印度近年来在经济和国际影响力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提升。拥有世界六分之一人口、全球第七大领土面积、世界第四大武装力量、超越英法GDP总量的印度,甚至拥有核武器。表面上看,印度似乎具备跻身常任理事国的实力。印度人对这一点充满自信,甚至可以说是自负。印度独立前的领导人尼赫鲁曾说:“印度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要么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就销声匿迹。”这种高期望的定位让印度人深信自己天生就是大国的命。

然而,尽管印度为“入常”一事忙碌了几十年,却始终未能如愿。印度若想成为常任理事国,首先必须修改现行联合国宪章。这不仅意味着需要五常全部同意,还需要获得全球三分之二的国家支持以及15名安理会理事国中三分之二的支持。在五常否决之前,印度还需闯过两关,而这绝非易事。

印度入常的最佳时机出现在2005年。当时,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任命了一个改革小组,着手进行安理会改革工作。印度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于是积极在国际舞台上活动,拉拢选票,并与同样渴望成为常任理事国的日本、德国和巴西组成四国联盟,共同向安理会施压。

四国联盟提出了大胆的方案:将常任理事国席位从五个增加到十一个,不仅包括自己四国,还考虑从非洲再拉上两个国家,以确保每个大陆都有代表。为了能让五常接受,四国愿意暂时放弃一票否决权,做“二等”常任理事国。

四国联盟进行了大量外交工作,获得了90多个成员国的支持,虽未达到所需的2/3票数(128票),但在当时看来,这一计划并非毫无可能性。五常的态度也表明,这次提案并非没有通过的可能。然而,就在临门一脚的关键时刻,由意大利等国组成的“咖啡俱乐部”国际联盟突然介入,打乱了四国联盟的计划。

最终,印度的“入常”之梦再次破灭。这个南亚大国在追求成为国际舞台上有声有色的大国之路上,仍需面对诸多挑战。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朝夕网 » 印度入常之路:挑战与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