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朝夕网 » 洞鉴古今 » 张力雄将军的革命历程

张力雄将军的革命历程

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红军”是一个充满亲切感的历史名词。在那个漫长而黑暗的岁月里,这支英勇部队的出现,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希望的曙光。然而,红军也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名称,它的成立可以追溯到1927年,至今已近一个世纪。随着岁月的流逝,当年的许多老兵已经离世,目前健在的红军战士仅剩不足二十位。而在幸存的红军将领中,仅有一位仍在世,他就是开国少将——张力雄将军。

张力雄将军于1913年出生在福建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由于家境贫寒,他在11岁时便进入造纸厂工作。那段艰苦的生活让张力雄刻骨铭心:工厂内热气腾腾、气味刺鼻,他被分配到焙纸间,每天重复着千百次的机械动作,双手沾满了浆料,下班时手臂已麻木失去知觉。后来,他被调至捞纸间,每天需弯腰上万次捞起湿纸,第一天工作结束,腰痛得直不起来。在造纸厂度过的五年时间里,繁重的体力劳动锤炼了他坚韧的意志,同时也让他深刻体会到了旧社会对普通民众的剥削与压迫。

16岁那年,张力雄加入了共青团,开启了他的革命生涯。投身革命队伍后,他获得了那个年代常人难以获得的教育机会。凭借勤奋努力,张力雄被安排进入红军学校学习,经过几个月的刻苦攻读,他顺利毕业,后被分配到红军连担任政治指导员。在这个更高的舞台上,年轻的张力雄找到了人生的意义,尽管还不到20岁,但他的事业已如日中天。

张力雄加入红军之际,正值革命最艰难的时期。面对敌人的重重围剿,红军往往处于劣势,无论是在兵力还是武器装备方面。在红军队伍中,张力雄历经了无数生死考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在红军政治部门历练,历任连指导员、营政治处主任等职务,亲身参与了中央苏区的历次反“围剿”斗争,并因表现突出受到毛主席的接见,那年他年仅21岁。

1934年9月,张力雄接到军团长董振堂的命令,率领800多名红军学员前往兴国县老营盘,在白云山一线阻击国民党军的追击。尽管秋高气爽、白云山脉红叶满山,但张力雄无心欣赏美景,因为他深知这是红军长征前的最后一战,关乎部队能否按计划完成转移,压力巨大。首次指挥大部队作战的张力雄临危不惧,利用地形优势构建层层防线。在他的指挥下,这800余名红军学员成功抵挡了敌军十多倍的轮番进攻,坚守防线3天2夜,顺利完成阻击任务。

长征开始后,张力雄随军出发,其所在部队负责后卫任务,负责掩护和收容掉队士兵。起初并无掉队现象,但行至第三天,越来越多的红军士兵开始大批脱队。有的士兵因风寒头痛欲裂,有的因饥饿腿软站不起来,还有的本就身负重伤,无法继续行军。为了尽可能救助每一位战友,张力雄和战友们来回奔波,轮流搀扶同志们前行。然而,沿途仍可见到众多倒下的士兵,他们或坐或躺,面容憔悴。这一幕令张力雄心痛不已,这些战士很多都是半大的孩子,留在这荒无人烟的草原中,不消几日就会牺牲,但他却无能为力,只能尽可能地拉起身边的每一个人,努力跟上大部队。

经过几天的艰苦跋涉,部队进入山地,开始翻越第一座雪山。由于目标明显,张力雄的部队此时被敌人的飞机盯上。有一次,一枚重磅炸弹在张力雄身边不到10米处爆炸,爆炸产生的雪土飞扬,险些将他掩埋。张力雄回忆道,长征路上的草地远比雪山更为艰险。草地下隐藏着无数险恶的深潭,队伍只能小心翼翼地跳跃前进,互相搀扶着在草叶上行走。有时,战士们不得不拄着长棍一行行探测,才能勉强落脚。一整天下来,大家都筋疲力尽,有的不慎踩入泥潭难以自救,只能眼睁睁地被吞没。

过草地期间,张力雄的部队遭遇了严重的饥荒。在最困难的时刻,他甚至将自己的皮带切碎煮给战士们吃,但仍无法解决根本问题。由于多日未进食,几乎每天都有战士倒下。一位临终的战友将棉衣送给张力雄,这一举动让他久久无法忘怀。

尽管前路充满未知与挑战,但张力雄将军始终坚定信念,勇往直前。这位传奇人物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与辉煌,他的故事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朝夕网 » 张力雄将军的革命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