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朝夕网 » 科普知识 » 未来十年,有房或无房谁更舒适?

未来十年,有房或无房谁更舒适?

未来十年,有房或无房谁更舒适?

许多人都听说过这个故事:一位中国老人用一生积蓄最终实现了安居梦想,而一位美国老人则为了偿还房贷而奋斗了一生。曾经被众多官方媒体大肆报道的“美国人过度负债”问题,如今已成为中国的常态。截至去年底,我国居民贷款余额已突破80亿元大关。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去年我国房贷余额首次出现了十多年来的年度负增长。在人们纷纷降低房产杠杆的今天,十年后,是有房的人更舒适,还是无房的人更舒适呢?

一、房贷负增长的真相

尽管居民房贷余额在去年才首次出现年度负增长现象,但从同比增速的角度来看,“楼市去杠杆”的行动实际上已经持续了七年之久。公开数据显示,自2016年居民房贷增速达到35%的历史峰值以来,民众贷款购房的意愿逐渐减弱。据统计,2016年全国商品房成交均价约为每平方米7476元,比2023年的价格低约2961元。按理说,喜欢买涨不买跌的中国人,应该在房价上涨的过程中不断提高申请房贷的力度,但为何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呢?

首先,远超收入水平的房价限制了民众加杠杆的能力。总有人后悔自己没有早点贷款买房,这样就能“躺平”享受房价上涨的红利,但这些朋友显然忽视了房价长期高于社会平均工资的现实。据统计,2016年我国私营企业的平均年薪约为42833元,绝大多数打工家庭一年的纯收入都很难超过10万元。尽管当年7476元的全国平均房价看起来很诱人,但只有家境优越的朋友才能抢占先机。

其次,限购政策也影响了房贷增长。在A股市场经历了2015年的“泡沫破灭”之后,大量资本开始涌入楼市避险,例如当年许多私募大佬就加入了抢购一线地产的行列。国家为了抑制过热的楼市投机情绪,不断提高限购政策的门槛,直至今日全国仍有19座城市未全面放开限购。相关部门的“有形之手”,从需求层面直接限制了热点楼市的房贷增速。

最后,降息潮也是房地产去杠杆的主要原因。据业内人士分析,去年我国房贷余额之所以出现历史性下降,主要与提前还贷潮有关。由于新房贷款和存量房贷之间存在巨大的利息差距,许多朋友宁愿排队数月,也要提前偿还利息过高的存量房贷。原本我们以为会刺激新房贷款的降息政策,反而被购房者视为楼市长期利空的重要证据,这进一步限制了新增房贷的增长速度。存量房贷明显减少,新增房贷又增长缓慢,双重打击之下才出现了这次居民房贷的负增长现象。

二、快速崛起的消费贷

过去那些嘲笑“月光族”的朋友现在反而羡慕起这种“挣多少花多少”的生活方式,因为今天大多数家庭都面临着负债消费的现实挑战。截至2023年底,我国居民消费贷余额已高达19.77亿元,在房贷负增长的同时,消费贷竟然呈现出超过9%的强劲表现。值得注意的是,与西方消费者以信用卡为主的消费贷不同,我国的居民消费贷主要来自汽车和网上消费两大领域。据统计,去年我国私人消费者共购买了856万辆轿车。假设这些车的售价均为10万元,那么按照目前车贷平均利率4.5%计算,汽车消费领域的新增贷款就将超过亿元级别。在绝大多数4S店只接受贷款购车订单且汽车促销力度逐渐增强的情况下,2024年汽车领域的居民负债将继续增长。

那么,看似花费不多的网购是否就没有负债问题了呢?事实可能会颠覆你的认知。尽管在消费降级的背景下,网上购物的成本已明显降低;但“剁手党”所面临的负债压力却出现了逆势上涨的情况。根据央行公布的网贷逾期数据显示,目前已有7000多万人因无法偿还花呗、白条等互联网金融贷款而遭遇“征信危机”。尽管这些逾期的网贷并未全部用于网上消费,但日益繁荣的互联网经济确实加重了居民的债务负担。许多父母难以理解,明明自己小时候只需几十块钱零花钱就能在学校生活一周,为何自己的孩子刚一上大学就需要父母帮忙还网贷。然而客观地说,这种奇怪的变化并不能完全归咎于大学生自控力差。无处不在的消费主义宣传已渗透到各大互联网平台中,有时我们仅需注册一个实名账号即可获得上千元的贷款额度。那些互联网资本之所以愿意降低房贷门槛,就是为了实现“养肥了杀”的阴谋。

三、“新房改”的变化

“居者有其屋”是我国实施房改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相较于过去单位分房的僵化制度而言,市场化运营的房企确实能为更多人提供住房保障。但要解决当前的“买房难”问题,我们必须选择以保障房为主的“新房改”。根据官方发布的改革信号显示,今年全国各地将建设一大批住房保障项目。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朝夕网 » 未来十年,有房或无房谁更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