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朝夕网 » 科普知识 » 南亚雷暴季:夺命风暴下的生存指南

南亚雷暴季:夺命风暴下的生存指南

《南亚雷暴季:夺命风暴下的生存指南》

随着季风季节的到来,南亚地区正经历着频繁的雷暴活动。近日,印度、尼泊尔和孟加拉国等地区发生了多起因雷暴引发的伤亡事件。仅在2020年6月25日,尼泊尔就有6人不幸因雷暴丧生。同日,印度北方邦和比哈尔邦也遭受了严重的雷暴袭击,导致至少107人死亡,其中大部分是正在田间劳作的农民。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对此表达了深切的关切,并在社交媒体上宣布相关部门已迅速展开救援行动。

雷暴,这种大气中的放电现象,主要在热带和温带地区发生,是天气变化剧烈时的产物。它常常在积雨云中生成,并可能伴有雷击、闪电、强风和大量降水,持续时间通常不会超过两小时。尤其在春季和夏季,南亚地区的六七月份更是雷暴的多发期。简而言之,雷暴即是大规模、持续的雷电现象。

云由小冰晶或水滴构成,在强对流天气下,云与云之间或云内部会发生摩擦和碰撞,从而在云层中产生大量的自由电荷。这些电荷在云层中的分布相当复杂,一旦电位差达到一定阈值,就会触发强烈的放电现象——闪电。放电过程的高温会导致周围空气急速膨胀,形成的冲击波便是我们听到的雷声。因为光速远快于声速,所以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再听到雷声。

雷暴释放的能量极为巨大,一秒钟内释放的电能足以供应一座城市长时间的使用。闪电是等离子体,其温度可高达1万至2万摄氏度,甚至超过了太阳表面的温度。普通的触电都有可能导致死亡,更不用说威力巨大的雷暴了。印度一天之内100多人的死亡案例,充分证明了雷暴的致命性。

当云层中含有大量自由电荷,且距离地面较近时,若云与地面之间的电场强度足以击穿空气,就可能产生落雷。这些雷电不仅可能摧毁建筑物,还可能引发火灾。如果直接击中人体,生还的几率几乎为零。

在中国,尤其是南方山区,夏季雷暴天气频发。印度的这次悲剧为我们敲响了警钟:绝不可忽视自然的力量。面对雷暴天气,人们应当留在室内;室外工作者则应尽快寻找避难所。现代高层建筑普遍安装了避雷设施,即便遭遇雷击也相对安全。在没有避雷设施的建筑物中,建筑物本身也可起到一定的屏蔽作用。

在户外时,应避免站在山顶或靠近导电性高的物体,如高大的树木。闪电击中物体后,电流会通过地面传导,因此不宜躺在地上,而是应采取蹲姿,尽量减少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同时,在雷暴天气中还应避免使用电话或其他带插头的电器,以防设备损坏或造成人员伤亡。

对于在开阔地带工作的农民来说,由于农田周围往往缺乏高大树木作为庇护,他们很容易成为雷击的目标。雷暴天气常伴有降水,而自然界中的水是良好的导体。即使未被雷电直接击中,当雷电落在人体附近时,雨水的导电性也会增强,极易导致触电死亡。

了解科学知识,有时候能够救命。对科学感兴趣的朋友们,欢迎关注我的频道,点击搜索卡片,获取更多关于雷暴的知识。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朝夕网 » 南亚雷暴季:夺命风暴下的生存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