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朝夕网 » 科普知识 » 航天强国之争:美俄争霸与中国崛起

航天强国之争:美俄争霸与中国崛起

《航天强国之争:美俄争霸与中国崛起》

当中国航天事业尚未腾飞之际,美国和俄罗斯已稳坐世界航天霸主的宝座。国际空间站,这座距地面400公里的太空堡垒,正是美俄主导的杰作。美国在航天领域的领先地位无可撼动,从旅行者1号到卡西尼号,众多耳熟能详的探测器皆出自美国之手。更令人惊叹的是,在1969至1972年间,美国竟六度成功实现载人登月壮举,甚至派遣宇航员五次进入太空维修哈勃望远镜。如今,仍有四名美国宇航员在国际空间站中驻守,其中马克·范德黑已在轨工作逾300天。然而,为了规避太空失重及辐射环境对健康的潜在威胁,他必须尽快返回地面。

然而,美俄间的航天合作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国际空间站的实验合作已然终止,俄罗斯亦停止向美国交付关键的RD-180火箭发动机。尽管有人担忧国际空间站可能提前报废,但俄罗斯已采取措施提升其轨道高度,暂时缓解了这一危机。马克·范德黑原计划搭乘俄罗斯联盟号飞船于3月30日返回地球,但随着局势的不断变化,他的归途变得扑朔迷离。自2011年美国航天飞机退役以来,美国宇航员一直依赖俄罗斯的载人飞船往返国际空间站,为此支付的巨额费用已达40亿美元。

面对此情此景,不禁令人发问:美国作为航天大国,为何没有自己的载人飞船?难道其航天技术真的衰落了吗?事实上,美国在上世纪70年代便已成功实现载人登月,而如今的困境并非技术退步所致。相反,美国在21世纪初的二十余年间,相较于上世纪而言,其航天业发展确实略显缓慢。与此同时,中国航天事业却异军突起,发展势头迅猛。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航天业的衰落。实际上,美国曾拥有自己的载人飞船,但后来更倾向于发展航天飞机。然而,由于航天飞机事故频发且成本高昂,最终在2011年被迫退役。由于缺乏新的载人飞船,美国宇航员不得不依赖他国飞船进入太空。

尽管如此,这并不意味着美国宇航局(NASA)缺乏研制载人飞船的技术能力。实际上,经费限制才是主要障碍。从NASA的历年总预算变化中便可窥见一斑。值得庆幸的是,美国现已拥有自己的载人飞船——SpaceX的“龙”飞船。在NASA的技术支持下,“龙”飞船已于2020年成功将两名宇航员送至国际空间站并安全接回。2021年9月,“龙”飞船还为SpaceX执行了首次纯商业载人太空飞行任务,将四名普通人送入太空。由此可见,“龙”飞船的性能已相当成熟,NASA的选择无疑是明智之举。

展望未来,即使俄罗斯不再为美国提供载人服务,美国宇航员仍可依靠SpaceX的“龙”飞船返回地球。当然,马克·范德黑的归期可能会受到影响。随着商业航天的日益成熟,美国航天业依旧生机勃勃,毫无衰败之兆。此外,由美国宇航局主导、与欧空局等航天机构合作的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历经20余年、耗资约100亿美元方才于2021年底升空。如此宏大的项目足以证明美国航天实力的雄厚。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朝夕网 » 航天强国之争:美俄争霸与中国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