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朝夕网 » 情感美句 » 1972年,毛主席对章含之说:你婚姻已经吹了,为什么不离婚?

1972年,毛主席对章含之说:你婚姻已经吹了,为什么不离婚?

1972年9月29日,新中国外交部即将第二次参加联合国第27届大会。当天晚上,毛主席召集以乔冠华为首的外交部代表团开会,会上,主席对于继中美关系后又打开中日关系非常高兴,讲了许多话。

会议的最后,毛主席话锋一转,突然对着坐在角落的章含之说:“我的章老师,你没有出息。你的男人已经同别人好了,你为什么不离婚?那婚姻已经吹掉了,为什么不解放自己?”

章含之一边哭一边说道:“主席,你批评得很对,我回去就办,本来也是早晚的事,我一定解放自己。”

章含之是上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界五朵金花”之一,是民主人士章士钊的养女,也是著名外交家乔冠华的第二任妻子。

章含之青年时期

那个时代,许多婚姻都会因为父母的包办而失败,可章含之的两段婚姻都是自主恋爱,结局却截然不同。第一段婚姻和丈夫洪君彦分崩离析,第二段婚姻中,却和丈夫乔冠华走过10年风雨,甚至在乔冠华去世后,一度想殉情。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一起走进章含之的情感世界。

1、相爱17年终究还是分开:爱情是理想生活,婚姻是现实生活

1949年,在北京一个西餐厅的圣诞舞会上,17岁的洪君彦见到了14岁的章含之。章含之穿着一袭红色旗袍,头发卷成当下最流行的模样,很有大家闺秀的风范。

那时,洪君彦刚考上燕京大学经济系,章含之却只是个14岁的初三学生,洪君彦把章含之当成小妹妹。

那个年代,初中生对大学生有一种天然的崇拜感,在慢慢的相处中,章含之对洪君彦产生了男女之情,经常写信示爱。

女追男隔层纱。再加上两人都是上海人,生活习惯相同,且都热爱文学,不久后,就成了男女朋友。

因章含之年龄小,洪君彦等了女友8年,直到1957年才正式结婚。这期间,两人写了数百封信,章含之经常用热情澎湃的词语来表达对男友的思念。

1953年的一天,章含之因扁桃体发炎烧到40℃,几近昏迷,她以为自己会死,极力要求家人打电话给已经在北大任教的洪君彦,希望见男友最后一面。两人一见面,章含之就哭着说道:“我好怕再也见不到你了。”

由此可见,这个期间,章含之对于洪君彦的爱是非常热烈的。

章含之和洪君彦

1957年,章含之大学毕业后继续在北京外国语学院读研,这一年,两人结束了8年的爱情长跑,步入的婚姻的殿堂。

一开始,夫妻俩的感情十分和睦,洪君彦对章含之更是呵护备至。1960年,章含之怀孕,当时处于“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物质匮乏。为了让妻子补充营养,洪君彦在西餐厅排了整整3个小时的队,才买到了一片章含之爱吃的墨鱼。

可幸福总是短暂的,不久后夫妻间的矛盾就显现了。章含之是一个事业型的女人,结婚后工作日一直住在学校,她希望在事业上有进一步的发展。可洪君彦却是一个极其顾家的男人,他希望妻子能够把更多精力放在家庭,多关心自己,照顾女儿。

据两人的女儿洪晃回忆:“在我的记忆里,我的父母在一起就没有高兴过,两人经常吵架。”在婚姻的最后几年,洪君彦还步入了婚外情的歧途。章含之与洪君彦的婚姻名存实亡。

爱情是精神生活,遵循理想原则。婚姻是社会生活,遵循现实原则。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东西,婚姻的困难在于,如何在同一个异性身上把二者统一起来。

章含之14岁时就爱上了洪君彦,她的爱情完全遵循理想原则,即年轻女孩对大学生的崇拜,可这种崇拜往往是盲目的。

再加上,那时章含之刚得知自己不是章士钊的亲生女儿,去上海探望亲生母亲也觉得有隔阂,她最需要的就是感情上的依托。毫无疑问,有文化且体贴的洪君彦就是理想恋人。

可婚姻却要遵循现实原则,除了感情,还得看彼此的社会地位、事业、资源等更加现实的因素。两人结婚后,对事业、对未来的追求都无法同步,婚姻自然走到尽头。

2、章含之爱上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好的婚姻必须各取所需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乔冠华加入了中国外交部,在周恩来总理的带领下,他多次在外交舞台上大放光彩,其中最令人难忘的就是“乔的大笑”。

1971年11月15日,乔冠华带领的中国外交团首次参加联合国大会,当乔冠华一行人昂首挺胸地出现在会议大厅时,整个会场掌声雷动。

一位记者对刚入座的乔冠华说:“乔团长,可以讲讲您现在的感受吗?”

乔冠华没有直接回答,而是仰天大笑,整个会场都能听到他豪放的笑声,随后,乔冠华自信地说:“我的笑声不就是最好的回答吗?”

“乔的大笑”为中国外交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美国报纸称“乔的笑震碎了联合国议事大厅的玻璃。”

可谁也没有想到,在外交舞台上英姿飒爽的乔冠华,此时正经历着人生的至暗时刻。他的妻子,年仅56岁的外交家龚澎在1970年9月因病去世。

乔冠华和龚澎

乔冠华和龚澎识于微时,两人相互扶持,共同走过30年岁月。龚澎走后,乔冠华整个人都瘫了,铮铮汉子整日抹眼泪,在书桌前一遍又一遍地写苏轼的那首《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可为了中国的外交事业,乔冠华只能振作起来,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放在了工作上,以此减轻内心的伤痛。

1971年3月,章含之来到外交部工作,不久后的一个上午,她楼梯上偶遇了乔冠华。

当时,乔冠华正吃力地扶着把手往上爬。章含之没想到,还没60岁的乔冠华在经历丧妻之痛后,竟然这样老态。

望着那佝偻的背影,章含之内心产生了一丝同情。可在随后的几次接触中,章含之却不觉得乔冠华可怜,甚至觉得他有些可恨。

1971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恢复中国席位的决议,这意味着中国终于可以参加联合国大会了。那时,中国代表团的团长是乔冠华,章含之是翻译之一。

在出席联合国大会期间,一次,因为乔冠华的翻译有事,章含之被临时调过去,但由于她事前没有准备,翻译的有几处不是很清楚。

1973年乔冠华和章含之

乔冠华不耐烦地说:“你怎么这样搞不清!算了,你不要翻了。”章含之觉得非常委屈,自己明明是被叫来帮忙的,却被这样嫌弃。

还有一次,乔冠华刚吃完午饭准备休息,因为事情紧急,章含之敲门进去说:“乔团长,可以看看这份方案吗?今天下午要表决。”

谁知乔冠华不高兴地说:“你们还让我活不活?连一点点休息时间都不给我!”多次积累的委屈喷涌而出,章含之生气地把方案往桌上一扔说:“爱看不看,反正下午表决,你让程秘书还我好了。”说完就跑回房间哭了起来。

就这样,章含之带着对乔冠华的怨恨回了国,那之后,两人的接触也很少。直到1972年8月,中国外交团第二次参加联合国大会,两人又成了工作伙伴。

出发之前,章含之拿会议记录给乔冠华,当她推门进屋时,发现乔冠华独自坐在客厅的长沙发上。在昏暗的灯光下,乔冠华的背影显得孤独、忧郁。回想起自己失败的婚姻,章含之突然有一种“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觉。

见到章含之走进来,乔冠华也不急于问她有什么事,而是指着旁边的小沙发说:“坐吧!”

随后,乔冠华缓缓地说:“我知道你对我有意见。我很可怜,我心情不好,你不要生我的气。”

说罢,他深深地叹了一口气。章含之被乔冠华的真诚感动,她开始理解乔冠华,在那样的高位,又有那样悲伤的婚姻经历,确实很可怜。

从那一晚开始,两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转变。

在出发去联合国的前一晚,就出现了文章开头那个场景,毛主席在会上公开谈论章含之的个人问题,并动员她离婚。乔冠华这才知道,章含之的婚姻并不幸福。

事后,乔冠华问章含之:“主席讲的你个人生活情况属实吗?”章含之有些慌乱,但还是故作镇定地说:“其实我们早已分开三年了。没有办手续是有一些客观原因。我回去就按主席指示办。”乔冠华听后只说了一句:“那好。”

从联合国开会回来后,两人就经常通电话,他们从来不谈爱情,也不谈工作,只是像朋友一样聊天,两颗心越走越近。

有一天,乔冠华突然问章含之离婚手续办得怎么样了,章含之说:“快了,只要去领个证就可以了。”

乔冠华停顿了几秒,随后深情地说:“I love you.Will you marry me?”(我爱你,愿意嫁给我吗?)

章含之的手不住地颤抖,她从没想过两人真的能结婚。即便自己离了婚,横亘在两人间的还有巨大的年龄和地位差距。

那一年,章含之38岁,是外交部的处长,乔冠华60岁,是外交部副部长。章含之没有信心能抵抗住流言蜚语,更不愿意让这段感情破坏乔冠华的名声。

于是,她哭着说:“谢谢你,但这不可能!”说完便急忙挂了电话。

章含之和女儿洪晃

随后,章含之还写了一封信,信中她把自己的担忧说了出来,并表示:“最伟大的爱情往往意味着自我的牺牲。”她愿意为维护乔冠华牺牲自己的感情。

收到信后,乔冠华坚定地回信道:“要冲破世俗的锁链,去追求自己的爱,我从来没有看重自己的官位。如果为了爱情要舍弃一切,包括官位,我都可以。”

可章含之还是没有勇气接受乔冠华,只能想办法躲着他。

一次,章含之工作到凌晨三点,回到外交部时碰到了值班秘书,秘书急忙迎上前说:“你可算来了,乔部长喝醉了,从12点开始就一直打电话找你呢,不知道会不会出事。”

听到这里,章含之的心一下就悬了起来,连忙叫值班车把她送去了乔冠华家。乔冠华睁开睡眼朦胧的眼睛,口齿不清地说道:“你不要离开我,不要躲着我。”

这个在外交舞台上叱咤风云的王者,在感情上纯情地像个少年,章含之再也不忍心伤害他,决心接受这段注定充满困难的感情。

外界的非议,子女的反对,让两人的结合困难重重。可他们仍旧顶着压力于1973年结为了夫妻。

毫无疑问,章含之和乔冠华是有真感情的,但两人结合也是各取所需。事实上,好的婚姻必须是各需所需。因为在婚姻中,感情、承诺都是虚无缥缈的,只有需求真实可测。

男人需要女人的外貌、年龄及温柔,女人需要男人的金钱、地位、及社会资源。只有双方提供的需求对等,且能符合对方预期,婚姻才能长久幸福。

经历丧偶的乔冠华内心孤寂,年轻、漂亮、体贴的章含之是他所需要的。而章含之在嫁给乔冠华后,确实也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成了人人尊敬的部长夫人,这正好符合了她追求上进的心理。

3、10年共患难,一度想殉情:什么时间遇到,比遇到的是谁更重要

两人结婚后,乔冠华的身体更加不好了,每天都要吃十几种药物。为了让丈夫记得吃药,章含之细心地将药物分装好,以便乔冠华随时吃。

不仅如此,从来不习惯照顾别人的章含之,竟然开始无微不至地照顾丈夫。乔冠华要喝西瓜水,她就耐心地把西瓜籽挑出来,再把西瓜搅成汁。吃香蕉时,她还会把皮剥了,把果肉切成一段段,插上牙签。

1976年,乔冠华的事业陷入低谷,身为妻子的章含之却从来没有想过离开,甚至还自责没有规劝好丈夫。

在长期的劳累和压力下。乔冠华的身体垮了,患上了癌症。

1982年,乔冠华的颈部病灶已穿透咯血,必须通过放射治疗把病灶缩小到一个很小的局部。

为了让丈夫早日康复,章含之每天都陪乔冠华进治疗室,每次进去前,护士都会提醒她,残余的射线会影响身体健康。可为了丈夫让好起来,章含之早已把生命置之度外。

也许是上天怜悯章含之的苦心,乔冠华暂时遏制住了病魔。可好景不长,1983年8月,乔冠华的癌症又复发,天天要去医院接受放射治疗。

那时,乔冠华已经睡不好觉了,为了照顾丈夫,章含之每天晚上至少起床2次。

一天深夜,乔冠华拉着章含之的手,柔声说道:“我觉得对不住你,这样地苦了你。我有时自责,是否当初和你结婚是太自私了。”

章含之努力抑制住眼泪,强装镇定地说:“不要这么说。我会一直陪着你,把病治好。”乔冠华非常感动,哭着说:“对对,为了你,我也要好起来。”

想到丈夫的病情,章含之再也忍不住了,抽泣地说:“你还记得我们结婚时的誓言吗?不论富贵或贫贱,不论健康或疾病,我将永远安慰你,照顾你,忠贞不渝。”

这是多么美好的誓言啊。可惜天不从人愿,乔冠华还是迎来了最后的日子。

1983年9月2日晚,乔冠华开始咳血,章含之希望丈夫立马去医院就医。可乔冠华似乎知道大限已至,不愿离开万般眷恋的家,坚持要第二天再去医院。

乔冠华的预感是对的,那次进了医院后,他再也没能回家。1983年9月21日是中秋夜,为了应景,章含之特意买了两块月饼。看着沉睡的丈夫,章含之泪眼婆娑,她多么希望丈夫能睁开眼陪自己过节啊。

半夜三点多,乔冠华果然清醒了,他握住章含之的手,竭力地说道:“你···我···十年···”章含之知道丈夫要表达的意思是:“你和我,十年了,苦了你。”

章含之含泪在丈夫耳边说道:“我都明白,你会好起来的,不要说了。”乔冠华宽慰地点点头,不久又陷入了昏迷。

9月22日早上九点多,乔冠华清醒了过来,他指了指窗外的阳光,笑着对章含之说:“真好。”

章含之以为乔冠华病情好转,高兴地说:“你今天状态真好。”随后她用开水冲了一杯蛋白,喂给丈夫吃。

谁知,乔冠华喝了六七口蛋白水后,突然非常平和地闭上了双眼,就像睡着了一样。章含之用颤抖的声音问护士怎么回事,护士说最后的时刻到了。紧接着,医护人员运来仪器,对乔冠华进行抢救,可终究无力回天。

乔冠华走了。章含之觉得天塌了下来,她趴在丈夫身上大哭,最后被架出了病房。回到家后,望着空空如也的卧室,她心里升起了一个念头:“不如和丈夫一起走”。

幸好好友杜修贤第一时间赶来探望,见到好友后,章含之悲痛欲绝地说:“老杜,我没有力气了,活不下去了!”

杜修贤安慰道:“没有什么活不下去的,你要为老乔活下去!”章含之泪如雨下,但却重新找到了活下去的勇气,为了丈夫,她一定要好好活。

一开始,章含之希望把乔冠华的骨灰留在家里陪自己,可朋友们坚决反对,希望她开始新的生活。最后,章含之在东山乡为丈夫选了一块十六平米的墓地。

乔冠华去世这一年,章含之才48岁。可那之后,她再也无心情爱,而是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回忆自己和乔冠华的感情上。她写了一本又一本书,这段令人感动的忘年恋被越来越多人知道。

老年章含之

在章含之与乔冠华短暂的10年婚姻中,乔冠华的事业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后来还患上了癌症。可以说,两人在一起经历的苦难要比快乐多。

按照章含之在第一段婚姻里“只顾追求事业”的心态,两人的婚姻即便勉强维持,也不会有多幸福。可章含之不仅对丈夫不离不弃,甚至愿意生死相随。

事实上,在和乔冠华的婚姻中,章含之不仅用情颇深,还牺牲了很多。在两人结婚前,毛主席就有意让章含之去加拿大这些英语国家当大使,但为了不和乔冠华分开,她果断拒绝了。

这样深情的、淡泊名利、爱情至上的章含之,和在第一段婚姻中那个以事业为重的妻子简直不像同一个人。这种360度的大转变究竟是因为什么呢?

多年后,章含之自己说出了原因:在经历了一个又一个事业上的波动后,章含之对未来的憧憬已经变得很苦涩,她像被海浪打得片体鳞伤的船,希望有个港湾可以休息。

简而言之,这时候的章含之不再追求事业和名利了,她只渴望感情上的归宿。

章含之两次婚姻截然不同的结果,说到底是因为人在不同时期,需求也会不同,这种需求在婚姻里的投射尤为明显。

40岁相看两生厌的伴侣,在20岁时很可能爱得很痴狂。20岁觉得绝对不会选择的伴侣,到了40岁可能就是绝佳配偶。

时间和经历,让我们选择对象的眼光和心态都发生了巨变。在什么时间遇见,很多时候,比遇见的是谁更重要。

爱情和婚姻易碎,成长和修行永恒。结婚从来不是亲密关系的终点,而是起点。

大部分婚姻的不幸,都是因为结婚后就觉得万事大吉,不再尊重、不再体谅,甚至不再换位思考,这也是章含之第一段婚姻失败的最根本原因。

而在第二段婚姻中,虽然苦难许多,她却学会了不断在苦难中修行。她变得体贴、温柔,懂得换位思考,这才铸就了一段传奇的爱情。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朝夕网 » 1972年,毛主席对章含之说:你婚姻已经吹了,为什么不离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