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朝夕网 » 洞鉴古今 » 1972年,李讷生娃后请求父亲接济,主席落泪:给她和李敏各8000元

1972年,李讷生娃后请求父亲接济,主席落泪:给她和李敏各8000元

1972年,中央办公厅副主任张耀祠突然接到了来自毛主席女儿李讷的一封来信。在信件当中,李讷称自己目前生活困难,希望组织上能够予以一定的生活帮助。

最初看到这封信件时,张耀祠吓了一跳,要知道,李讷可是毛主席的亲生女儿,从小在中南海生活,是被主席、总理这一批国家领导人亲自带大的,她的生活还会困难吗?

接到这封信件以后,张耀祠不敢怠慢,急忙草拟了一张申请条,把事情经过大致写上,送到了毛主席的办公室。

当看到这封信件以后,毛主席的脸上闪过一丝自责的神色:“不用批什么条子了,直接给钱,你说说看,该给多少钱?”

在信件里,李讷是没说具体数字的,张耀祠也不知道该如何回复,思考过后,最后回答的是:“信件里李讷说最近开销不小,给个几千块应该能解决问题。”

最终,毛主席决定一次性给李讷拿出8000块来,末了,主席又补充道:“也给李敏拿上八千吧。”

八千元在那个年代不是小数目,在当时毛主席一个月的工资也才只有600元,有些人不禁好奇,为何毛主席能一次性拿出这么大一笔钱?在父女之间,又经历了哪些往事?

学生时代的李讷:“隐姓埋名”

毛主席的家风向来都是极其严格的,他在女儿小时候便要求她们:一是要勤俭节约,二是绝不谈门第。

毛主席个人生活是极其节俭的,一件旧睡袍曾经缝缝补补穿了20年,在他的以身作则下,李讷和李敏从小便养成了省吃俭用的习惯。

除此之外,毛主席还杜绝两个女儿谈论自己的出身,这一点从两人的名字就能够看出来,李讷和李敏均没有跟随主席姓毛,而是姓了李。

“李德胜”是毛主席转战陕北时期所用的化名,而之所以选择“讷”和“敏”两个字,则是出自于《论语》:“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其含义是希望两个人都能够脚踏实地。

1949年新中国成立,9岁的李讷进入北京育英小学上学,为了不让她在进入学校以后引发轰动,受到特殊关照,毛主席在家长一栏填的是自己的医生“王鹤滨”的名字。

王鹤滨是38年参加革命的,也算是老同志了,只不过相较于毛主席,他的名字就要低调不知多少倍。以至于进入学校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人知道李讷便是毛泽东的女儿。

在入学以后,李讷的学习成绩是相当不错的,1952年,凭借着优秀的成绩,李讷升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女子中学,开始了走读生活。

李讷的同学当中,不乏一些高干子弟,上学时偶尔有小汽车来接送,更有甚者还会手腕上戴一块名牌手表,脚下骑一辆进口自行车,颇为神气。唯独李讷一人穿着朴素,从未有人接送,每周靠搭乘坐公共汽车回家。

中学时代毛主席每月给李讷的生活费只有26元生活费,这笔钱并不算少,但是李讷要自行担负自己的伙食费、车费,真正能够用来零花的部分也就不多了。有时候李讷不小心花超支,后半个月便只能够省吃俭用,一直捱到下个月。

李讷大学时考上了北京大学历史系。

到了大学阶段,李讷身份暴露的概率就更高了,因为学校里不少老师都是从革命年代走出的,也更加了解毛主席,其中不少人也知道主席的女儿姓李。

为此,主席再次为她取了个化名“肖力”,直到大学毕业以后,参加工作,才改回了“李讷”。

多年以后,李讷清晰的记得,在大学期间,主席最常对自己说的话就是:“大娃娃,在学校你不要宣传自己的身份,把精力都放在学习上面,不要在不重要的事情上浪费时间。尤其不要搞特殊,不要骄傲自满。”

这句简单的话里,既包含着一个领导人的职责,更凝聚着一个父亲的爱。

父亲的爱:特批八千元

毛主席曾经立下过这样一条“家规”:只要孩子们参加了工作,有了收入,那么主席就不再补贴孩子们的经济。

对于这一条,一家人都表示了同意。李讷大学毕业以后,来到了《解放军报》担任一名编辑,每月有几十元的工资,从此便再未向家里要过任何钱。

直到1972年,李讷离婚后,家中经济条件极度恶化。

1970年,毛主席送李讷到井冈山“五七干校”劳动锻炼,这一年的李讷已经三十岁,在她生命中的绝大多数时间里都是在城市生活,此次下乡,颇为不适应。

由于性格内向,李讷在乡下的时候,只有一个朋友,那就是北戴河管理局的一个普通服务员小徐。

早在李讷毕业之前,主席就曾当面对李讷说:“对象要在下面选择,找个一般人,不要高干子弟。”

而刚好李讷和小徐两人年龄相仿,又都是单身,经过相处以后便结了婚。

对于这份婚姻,毛主席是满意的,并在第一时间送上了祝福,可没成想,两人婚姻最终只持续了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就走向了瓦解。

1972年李讷与小徐因为性格不合夫妻矛盾等原因,最终离婚。

此时的李讷刚刚怀孕生下了孩子,由于工作繁忙,无暇照看,只能请保姆,再加上奶粉钱和房租,经济压力十分之大。

最终,实在走投无路的李讷,决定向父亲开口。

得知李讷的处境以后,毛主席万分自责,对于女儿的婚事,他深感自己失职,既没有在女儿结婚时考察一番对象,也没有在女儿低谷时陪伴在身边,以至于女儿还要向以汇报的形式,给自己写信。

拿到这份信件以后,毛主席抽了一根又一根的烟,最终做出了决定,那就是给两个女儿李讷和李敏分别拿出8000元,安顿生活。

八千元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不是一笔小钱,当时正国级领导人每月工资仅为600元左右,但是,对于毛主席而言,他真正的收入不仅仅只是国家发的薪水,更多的是稿费。

毛主席的一生著作文章无数,在当时,他的各类文章和时评经常能够登上《人民日报》、《新华日报》等各大报纸的版面,截止毛主席去世,他的稿酬金额超过一百万元人民币。

毛主席的个人生活向来是十分简单的,每月一家人的吃穿用度加上房租不过几百元,因此,毛主席便把这笔稿费一直存放在中央办公厅特会室,一来用于扶助收入较低的民主党派人士,二来可用于中央办公厅开支。

这笔稿费毛主席当然有权自由支配的,但是主席最多也只是预支几十几百块的烟钱,像这样一次性为家人拿几千块的情况,还是第一次,由此也可以看出,主席对于两个女儿是有着一丝惭愧的。

毛主席去世,李讷44岁再度续弦

李讷和毛主席之间虽然是父女,但是两人之间鲜少会有寻常百姓家那般的家长里短,从李讷上学的时候,她就搬出了中南海,在外面租房住,父女之间相处的机会很少。

多年以后根据李讷的回忆,父亲真正送给自己礼物的情景只有两次。

第一次是在自己小时候,当时的主席为了教孩子们读书,自拟了一本“教材”,装订成册,里面不但有四大名著的节选,还包括诸多优秀的唐诗宋词。

“当时父亲先让我们读《水浒传》,因为《水浒传》简单,小孩也能读得下去,后来年龄大点就开始读《红楼梦》《三国演义》,再后来就是读各种古诗词。”

这本书当中的每一个故事,每一首诗都是主席亲自挑选的,只装订了几本,送给几个孩子。

第二次是在李讷的婚礼上,1970年,已经三十岁的李讷和自己的丈夫结婚,毛主席得知消息以后,十分高兴,送去了一套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毛主席送的两套书,本质上都是极其简单的,随便找一家新华书店都能买到,但是对于这两本书,李讷万分爱惜,这两套书就如同主席的教诲一般,无论走到哪里,都被李讷带在身边。

在收到主席寄来的8000元以后,李讷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经济问题迎刃而解。

但是,在平日生活里,李讷依旧处处精打细算,节约每一笔钱。

七十年代,我国的纺织业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在北京上海,各种成衣店也比比皆是,但李讷从来不给自己添一身新衣服,在她看来,商店里的衣服还是太贵,她的所有衣服都是自己收集布料做出来的。

有一次李讷和朋友一起吃饭,对方瞧见了她身上的衬衣是用多种布料做成的,还开玩笑道这是一件“七色光”衣。

除此之外,李讷的房子也是十分简单,四处的墙壁都是白灰抹成的,地面没有铺砖,最好的家具就是一张旧沙发。

李讷认识不少长辈,在看到她的生活条件以后,都曾经说要给一些接济,但均被李讷一一拒绝,在李讷的心中,自己是主席的女儿,不应该为了个人生活这种私事,而给父亲添麻烦。

毛主席晚年身体条件已经极度恶化,只能靠医疗手段来维持生命,平日不接见外人,甚至就连亲人也无法见面。这让李讷十分焦急,在这期间,她曾经多次给主席写信,但每一封信件最终都如同石沉大海,没有通知,没有回信。

直到主席临终前,李讷的妹妹李敏才得到机会,见主席最后一面。

当看到病床上奄奄一息的主席时,李敏几乎当场就要落泪,看到女儿前来,主席用自己全部的力气说:“娇娇,你来看我了?”

此时的主席已经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甚至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两人只能有一句没一句的相互闲聊。

对于两个女儿,毛主席一直都是十分挂念的,聊天中,他还问道李敏的年龄:“你今年多大了?”

李敏回答:“39岁了。”结果主席当场反驳:“不对,你今年是38。”

即便已经年迈,但主席依旧能够准确记得女儿准确的年龄生日,这让李敏泣不成声。这次见面的时间是极短的,没过几个小时便有工作人员来劝李敏离开,让主席继续休息。

此时的李敏想不到,这是自己和父亲最后一次见面。1976年的9月9日,毛主席在睡梦当中离世,享年83岁。

主席去世的消息传来时,李讷正在工作,得知这一消息,她当场愣住,随即泪如雨下,对于她而言,自己和父亲相处的时间实在太短,甚至来不及尽孝,便已然天人两隔,这让她怎能不心痛?

主席去世前最大的牵挂便是两个女儿,这也让李讷下定决心,要好好生活。

毛主席不想让李讷找高干子弟婚配,这一点李讷不敢遗忘,在之后的日子里,她一直保持单身。直至1983年,时年已经四十四岁的李讷,才在主席生前卫士长李银桥的介绍下,与云南省军区怒江军分区参谋长王景清结婚。

王景清是陕西人,早年家境贫困,在13岁的时候便参加革命,由于表现优异,早年还曾经做过刘少奇的警卫员。

起初李讷还是有些犹豫的,毕竟王景清虽不是高干子弟,但也算个干部,会不会违背父亲的愿望?但是,在李银桥的宽慰之下,李讷最终还是同意了与对方接触,并最终再度结婚。

李讷与王景清再婚以后,生活还算不错,夫妻之间的感情一直不错,相处融洽。

李讷身上唯一没变的是坚守清贫的决心,李讷和王景清相伴三十年,吃穿用度一直十分简单,虽然主席已经去世,但是,他带给后辈的影响却始终没有褪色,并且永远融入到了家庭的底色。

参考资料:

1、72年李讷生子后生活困难 毛泽东特支稿费8千元给她 来源:人民网 作者:刘畅

汪建新:从诗词感悟毛泽东的伟人家风.成都机关党建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朝夕网 » 1972年,李讷生娃后请求父亲接济,主席落泪:给她和李敏各8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