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朝夕网 » 洞鉴古今 » 长孙家族作为历史上的大家族,是如何崛起,并名声赫赫的?

长孙家族作为历史上的大家族,是如何崛起,并名声赫赫的?

长孙氏家族作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族的代表,在北魏至隋唐期间都是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力量,家族的发展历程与各政权的政治关系紧密相关。

其家族在北魏初得以显赫,进入北魏中期,长孙氏家族的权势日益衰退,至魏末大乱后,长孙氏家族才凭借军功得以复兴。

西魏北周时期,长孙氏家族进入到了“府兵制”系统,成为了关陇贵族集团中的一部分。最后在唐初,长孙氏家族达到了巅峰。但不久又在政治斗争中败亡,家族也在政治舞台上落幕。

长孙家族的兴亡衰败更是自身以及时代的因素彼此环环相扣,今天我们就来探讨长孙家族是如何崛起的!

位居宰辅

长孙氏家族在北魏初期最为显赫的表现,即家族有数位成员都位居宰辅之列。长孙氏家族虽为代北旧族,以军功见仕于北魏,但却能以此进入到北魏的权力核心,这是十分难得的。

在长孙氏家族之中,最先进入北魏权力核心的是长孙嵩,在他漫长的政治生涯中一共辅佐了北魏昭成、道武、明元、太武四代君王。政治见闻宽广,政治经验丰富。

在道武帝时代,长孙嵩即进入宰辅的行列,是长孙氏家族之中最先进入宰辅行列的之人。作为武将的他,在长期担任宰辅的过程中也积累了充分的治国经验,崔浩评价道:“长孙嵩长于治国,短于用兵。”

特别是在其力衰之后的政治生涯后期,长孙嵩基本留任朝堂处理行政事务,而较少的跟随军队进行征伐。爵位也在太武朝时期升为北平王,并在八十岁高龄寿终正寝并获得了较高的待遇。

长孙嵩的一生几乎贯穿了整个北魏初期,他不仅是当时朝政的见证者,更是政局的实际参与者。在其一生之中的绝大部分时间中,都位列于北魏政权的宰辅,是长孙氏家族显赫于北魏的最佳代表。

除长孙嵩之外,长孙氏家族中还有长孙道生也进入了北魏的宰辅行列。其进入北魏中枢的时间是在太武朝,凭借其杰出的军功。在太武时期多次跟随太武征伐,以自身家族所擅之长获得了最高的政治地位。

虽然长孙道生是长孙氏家族的后起之秀,但其成长的速度较快,最后其政治地位也与得以与其叔父平起平坐。不仅亦为王爵,而且也进入到了三公的行列,当世之人都以此为荣。

虽然优越的出身的确给他们的政治生涯带来了很多捷径,但他们得以进入北魏中枢还是靠的其显赫的战功。以军功起家,通过军事征伐不断获得进仕的机会。但并非所有的代北旧族都有资格与长孙氏家族一样,靠军功进入到北魏的权力中枢。

在太武朝之时,能够先看到长孙翰与长孙嵩二人同族同任三公。而后长孙翰去世,又能见到长孙嵩、长孙道生叔侄同为三公。三公之中长期有两人是长孙氏家族的成员,其家族的权势可见一斑,其显赫程度亦不言而喻。

世代为拓跋氏御侮左右

长孙氏家族在北魏时期显赫的另一表现,即长孙氏家族从北魏初期开始,就长期担任拓跋魏政权的禁卫武官,世代为拓跋氏政权御侮左右。

在拓跋魏政权之中,天子禁军被称之为“国之肺腑”,是北魏政权中最为重要的武装,与北魏皇族的安全直接相关。因此,在北魏政权之中,其禁卫武装人员通常都与拓跋氏有亲密关系,即是由所谓的帝室十姓来担任,其余人不得染指。

但长孙氏家族的成员从北魏政权的初期开始,即开始担任元魏的禁卫武装,为拓跋氏政权执掌禁中。从史料可见,同时期的长孙氏家族成员都有过担任北魏禁卫武官的经历。

如长孙肥、长孙翰、长孙道生等正是依靠亲近皇帝的机会,获得了更大的政治机遇,为其日后进入北魏的核心权力圈打下了基础。除他们本人之外,在北魏前期,他们的子侄也纷纷步他们的后尘,相继的进入到了北魏皇家禁卫军之中。

如长孙嵩支系的长孙道位右卫将军。长孙道生支系的长孙观,长孙肥之子,长孙翰之弟长孙陈在世祖时为任羽林郎。长孙肥之弟长孙也是任太祖初,为羽林郎。

长孙氏家族之所以有资格从北魏初期就有多人担任禁军将领,一方面在于北魏初立之时,正是其政权的扩张期。伴随着无休止的军事行动,使得禁军的重要性得到了提升。

同时在武功上,长孙氏家族作为代北旧族,天生有着娴熟的弓马技能,维持着鲜卑的尚武传统。其家族还有当时军功的代表人物,长孙肥、长孙翰、长孙道生等人。

尚武的长孙氏家族在北魏担任皇家禁军的基础,靠着家族遗传的铁血与忠诚,赢得了拓跋氏政权对他们的信任。所以由长孙氏家族担任皇家的禁卫武官,是最为合理的。

在这种制度之下,作为禁卫军的长孙氏家族得以亲近皇帝,靠近权力核心。故他们也获得了更多的政治机会,从而能在政坛上稳步上升,家族权势日盛。

拔萃于勋姓

长孙氏家族在北魏初期的显赫还可从与魏初其余勋姓的对比得出。北魏诸姓之中,除皇族拓跋氏之外,最为显赫的还有长孙氏、叔孙氏、奚氏以及穆、陆、贺、刘、楼、于、嵇、尉等所谓的勋臣八姓。

而这些姓氏之所以能够显要,与这些家族在北魏初期的贡献是密不可分的。北魏初期奚氏的代表人物是奚斤。奚斤历仕道武、明元、太武三朝,文武兼备,功勋卓著。其资历不亚于长孙肥。

至太武帝时地位益隆,“进爵宜城王,仍为司空。”后在平定赫连定战役中,兵败被俘。归国后遭贬斥降爵。但不久后即恢复了官职与爵位,从其生平可见,奚斤的功绩与地位均不亚于长孙氏家族中任意一人。

叔孙氏在北魏初期的代表人物是叔孙建,其资历与出身较奚氏则更为显赫。“父骨,为昭成母王太后所养,与皇子同列。建少以智勇著称。太祖之幸贺兰部,建常从左右。”

然而叔孙建的政治履历较为单薄,其主要表现均见于军事上,故屡以征伐晋爵。而史籍中对其军事成就大为褒扬,“建沉敏多智,东西征伐,常为谋主。治军清整,号令严明。”

与长孙氏家族相比,叔孙氏家族的武功是不亚于长孙肥、长孙道生、长孙翰等人的。然而叔孙建并未有过任职中枢的履历,长时间坐镇于地方以慑敌。故较长孙嵩、长孙道生仍旧是稍逊一筹。

穆氏在北魏初期的代表人物是穆崇、穆观和穆寿,与长孙氏家族的相比,北魏初期的穆氏家族在政治待遇与政治地位上并不逊色。但在战绩武功上,穆氏家族完全不及长孙氏家族。

长孙氏家族长时间有二人并位三公,而穆氏家族执政中央则是相继而起。穆观见宠于明元、穆寿执政于太武。所以在政治影响力与政治地位上看,穆氏家族仍旧稍逊于长孙氏家族。

通过上文将北魏初期的长孙氏家族与勋姓家族进行平行比较,可见除穆氏家族的家族影响力较为接近长孙氏家族外,其余家族在魏初均逊色于长孙氏。在勋姓中拔萃,长孙氏家族在魏初的显赫可见微知著。

佐命功臣及卓略的军事才能

长孙氏家族在北魏初期显赫非常。当时长孙氏家族的长孙嵩、长孙道生、长孙翰都被封为王爵,并且位至三公。而长孙氏家族之所以能在北魏初期获得如此之大的权力,不仅仅在于其与拓跋氏同胎卵翼,更在于长孙氏家族对拓跋氏有功。

这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长孙嵩。长孙嵩为代人,其父为长孙仁。史书中并没有关于长孙仁过多的记载,只知道他在昭成帝时期即为南部大人。以辈分而论,长孙仁与长孙肥为同一辈,都为昭成帝时期的旧臣。

年轻的长孙嵩在接过父职之后,缺乏必要的政治经验,在之后复杂的时代背景之下,长孙嵩茫然失措,多次面临着困难的抉择。公元 376 年,苻坚灭代,匈奴铁弗部刘卫辰,鲜卑独孤部刘库仁分管代境,相互牵制。

道武帝拓跋珪在燕凤的保护之下,未被苻坚迁往长安,而是随自己母亲贺兰氏以及一批元老重臣依附于独孤部之中。而长孙嵩这时选择了暂栖身于刘库仁。

公元 383 年,淝水之战前秦溃败,短暂统一的北方又开始走向分裂。在一系列的动乱中,独孤部刘卫辰被杀,由其弟刘眷统众。之后刘库仁之子刘显又杀刘眷自立,并想除掉依附于己部落的拓跋珪。

刘显谋主梁六眷是什翼犍之甥,将刘显的阴谋告诉了拓跋珪,拓跋珪立即率旧臣亡去,依附于其舅贺兰部贺讷之下。在这动荡的背景中,长孙嵩率领旧人以及庶师七百余家叛刘显而走,奔五原。

道武帝羽翼未丰,势单力薄,长孙嵩归附于道武帝是承担了很大的政治风险的。而对于道武帝而言,正是疾风知劲草。有元老重臣归附,对于自己号召各部是有着重要作用的。

正因为如此,长孙氏家族和拓跋氏政权不仅仅结成了稳固的政治联盟,也使得双方存在着一层特殊的亲密关系,还使长孙氏家族开始以佐命功臣的身份获得了优越的政治待遇。

长孙嵩深受其信任,多次带领军队北击柔然,南下中山,累著军功。其政治地位也随着其军功的累积而不断上升。

而长孙氏家族在北魏能获得如此大的殊荣,最重要的原因即是家族在北魏初期从龙有功,深得拓跋氏政权的信任。

长孙氏家族在北魏能够崛起,除了是拓跋氏政权的佐命功臣外,也在于长孙氏家族自身杰出的军事才能。北魏初期,政权新立,空有从龙功臣的身份是不够获得显赫地位的,更需要有实干才能。

长孙氏家族在魏初,又恰好具备了当时拓跋氏政权所需的军事才干。所以在拓跋魏政权建立与扩张的同时,长孙氏家族得以发挥巨大的作用,助拓跋氏政权平定中原。因此长孙氏家族也得以被拓跋氏政权所倚重。

如长孙肥、长孙嵩、长孙翰、长孙道生都有过多次征伐柔然的经历,并且在屡次征伐中,给予了柔然以致命打击。在灭赫连夏的战役中,长孙翰、长孙道生为前锋,多有斩获。

作为军功贵族与国人武装的代表,他们依仗代人弓马娴熟的优势,替拓跋氏政权南征北讨,开疆拓土,是拓跋氏政权的建立者与拓跋氏政权的保护者,同时也是拓跋氏政权维持强大君权的军事保障。

结语

总体而言,北魏初期的长孙氏家族地位十分显赫。他们不仅仅是北魏政权的建立者,也是北魏政权所仰仗者。

北魏初,长孙嵩坐镇朝堂,指点江山。长孙肥、长孙翰父子、长孙道生则跨马执辔,南征北战。而这四位北魏重臣中有三位都晋为王爵,长孙氏家族所受之礼遇可见一斑,其存在已深刻的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朝夕网 » 长孙家族作为历史上的大家族,是如何崛起,并名声赫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