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朝夕网 » 洞鉴古今 » 康熙的昏聩晚年:九子夺嫡、饿死索尔图,逼得雍正写书:我没篡位

康熙的昏聩晚年:九子夺嫡、饿死索尔图,逼得雍正写书:我没篡位

都说人越老越糊涂,

这话并不是危言耸听。

千古一帝的秦始皇老年时期为帝国留下了赵高等祸害,

最终秦二世而亡。

英明神武的汉武帝杀了长子后又建了思子台。

年老昏聩好像是每个帝王的“必经之路”。

而老皇帝的昏庸,却大多与“新皇帝的废立”脱不了干系,

这其中究竟有什么不可言说的隐情?

不妨一起来看看:康熙皇帝的老年纠葛。

废黜太子真的是因其“肆恶虐众,暴戾淫乱”吗

公元1708年,54岁的康熙皇帝

看着这个因被废黜而有些神志错乱的儿子胤礽,

心里五味杂陈,

满心的疲惫与忧伤却无处诉说。

“皇阿玛,皇阿玛,

儿子要死了,儿子要死了啊。”

此时胤礽正疯疯癫癫的在地上哀嚎哭泣。

见到此情此景,

老皇帝不禁想起了自己去世的妻子,

胤礽的生母赫舍里皇后。

那个拼死为自己生下嫡子的女人,

如今她的儿子和家族都面临大厦将倾的局面。

痛心疾首之余却又颇感愧疚。

“终究,还是朕这个父亲,

没有将我们的儿子教育好啊。”

这是康熙皇帝最爱的儿子,

也许正应了那句:爱之深,恨之切吧。

其实令康熙皇帝怎么也不能忍的,

真的是儿子的骄奢淫逸和纵容贪佞吗?

这对父子反目成仇的悲剧的“根源”究竟是什么?

康熙“变心”的真实原因是:他不爱我

公元1690年7月,乌兰布通之战前夕,

康熙途中生病,

病中的康熙十分想念儿子胤礽。

于是命他到行宫探病。

只见胤礽穿戴着皇太子官服,

神采飞扬的走进了康熙的寝殿,

此时他却没有第一时间关心躺在病床的父亲身体是否无恙,

只是自顾自的告诉他这段康熙不在朝的时间自己是如何尽心帮助他处理朝政。

康熙几次想要打断,却见胤礽滔滔不绝口若悬河,

丝毫没有注意到父亲虚弱的身体和失望的眼神。

终于将公事说完以后,

胤礽竟以公务繁忙为由,准备请辞。

也许还抱有侥幸心理的康熙皇帝说道:

“吾儿胤礽,你还有其他事情要对朕说的吗?”

16岁的胤礽思索片刻,爽朗的说道:

“皇阿玛您也早点休息,儿子跪安了。”

说完便径直退出了寝殿,

留下一脸阴沉的康熙,久久不能释怀。

也许这在平常人家来讲算不得什么大事,

但对于从小失去父母,

兄弟姐妹之间也是君臣之礼相待的康熙来讲,

却是心里十分在意的点。

就像一对情侣,

如果真心爱慕,

哪怕他再不优秀,再不成器,

顶多就是恨铁不成钢。

但是如果有一天你发现:

原来你爱恋多年的情人其实对你并没有太多感情,

他只是喜欢你的钱。

这时候相信哪怕你再爱他,

也无法面对这种真相吧?

老皇帝想要的究竟是什么

这样说吧:

如果你是个乞丐,你儿子给你买了一栋别墅,

你肯定会觉得这个儿子是天底下最孝顺的儿子。

如果你是富豪,你儿子给你买了一栋别墅,

你可能会觉得你儿子惦记你的钱想用别墅讨好你。

儿子还是那个儿子,别墅还是那个别墅,

但父亲的地位不同,很多东西就不一样了。

人性的自私有时候会慢慢改变一个人的性格和观点,

就像曾经的“亲自培养,能力出众”的好大儿胤礽,

也可以突然间就变成了“肆意妄为,其心可诛”。

胤礽一直都是那个胤礽,

这个从小就在康熙眼皮子底下长大的皇太子,

做的任何事情都会有专人事无巨细报告给康熙皇帝,

儿子平时都干了什么,老子会不知道?

但胤礽唯一一点和小时候不一样的就是:

他长大了,但康熙还没老到想要退休。

于是公元1708年,

一众皇子像往常一样聚集在一起给康熙打皇太子小报告的时候,

康熙说了这样一句话:

“欲分朕威柄,以恣其行事也。”

这句话解释一下就是:

“胤礽现在做事越来越胆大妄为,

大有想要抢走我权利的意思。”

说这话的时候,康熙54岁,胤礽34岁。

皇帝身体康健(康熙活到68岁),

太子羽翼丰满。

这个时候,

天底下最有可能威胁到你权利的人,

不是别人,而是你一手培养出来的接班人。

随着年龄的增加,各方面体力的下降,

老皇帝慢慢感受到了“力不从心”的困境,

而此时看着“冉冉升起”的太子,

内心是复杂而矛盾的。

老人为何总是钟爱幺子

1708年,康熙巡游过程中,

皇十八子胤祄患病性命堪忧,

康熙得到消息后焦虑万分,

火速赶到病床前查看幼子病情。

因患病而显得异常虚弱的幼子正苍白得躺在床榻,看见父亲的到来,

他想要起身却也是无能为力。

康熙看到自己疼爱的幼子奄奄一息,

内心十分难过。

此时几个当哥哥的都纷纷赶来探望年幼的弟弟,

却不见太子胤礽的踪迹。

本就心存芥蒂的康熙随即又想起来自己18年前患病时胤礽表现出的冷漠。

于是更加认定,太子胤礽对父亲兄弟没有任何仁爱之心。

我们姑且不论胤礽是不是真的在弟弟病危的时刻表现出了特别冷漠的态度。

作为一个当了30年皇太子的人,我认为他不至于蠢到这种地步。

而一个人感知另一个人是不是关心另一个人。

本身而言就是非常“感性”的一件事。

康熙偏爱幼子,

认为皇太子“无情无义”这个点,

我认为更多的源头,

还是出自于皇太子的“强大”,

幼子的虚弱为什么会惹康熙的怜爱,

亲子之情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

幼子对康熙的情感是依赖,虚弱的幼子需要康熙的庇护,

而“强大”的太子此时已经不需要这种庇护了,

甚至出现了和康熙“争夺”的迹象。

皇太子对待虚弱的幼子的态度,也让他感觉到皇太子对自己的态度。

夜色里的那个男人究竟是谁

很多人都有过这种经历:

一旦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产生了怀疑,

那颗种子就会在心底里发芽,

尤其是当对方也感知到了这种怀疑的时候。

心照不宣却又彼此明了的状态,

往往是最无法消除和真正化解的。

回宫途中,

本就心神不宁的康熙突然发现有一个黑影在外窥探。

作为王朝最尊贵的男人,

他的安全一直是最大的忌讳,

所以他非常恐慌,

以为是来了刺客。

于是急忙命侍卫前去抓捕。

而那个窥探的人,

也许也感知到了皇帝的疑心,

于是迅速离开了皇帝的帐篷,

向远处跑去。

康熙一颗惊魂未定的心几乎提到了嗓子眼儿,

究竟是谁?

竟然可以越过重重防护走进了他的帐篷处却不被其侍卫发现。

这让康熙异常恐慌。

前去查看的侍卫匆匆跑了回来,

言语间尽是闪烁,

说来人没看清楚就逃遁了。

康熙一听,那还了得,

当即要治那人渎职之罪,

侍卫也是心急如焚,

毕竟一边是当朝天子,

一边是未来皇帝。

于是情急之下他说道:

“夜色太模糊,那人走的太快也没看仔细了,

但看身形可能是太子,所以奴才也没敢再跟上去。”

此话一出,老皇帝才真是惊出一身冷汗。

有时越是若影若现,越让人提心吊胆。

这个世界上,

还有什么比“未知”更让人心生恐惧的。

这件事也是压垮胤礽太子之位的最后一根稻草。

“深夜在外窥探,难道是想伺机谋逆?”

废黜皇太子的理由

以上内容可以清晰的看到,

废黜的胤礽的理由有以下6点是至关重要的:

1.废黜这件事不是今天才想到而是20年前你就令我不满意了(生病那次我觉得你漠不关心)

2.专擅威权:我觉得你独揽大权耀武耀威。

3.幼子抱病我觉得你不关心弟弟,更不替我分忧。

4.你半夜跑来窥视我,我觉得一定是想要暗杀我。

5.我把你的叔公索额图杀了,我觉得你心怀仇恨。

6.我不想每天都活得提心吊胆,总觉得你要害我。

以上理由真的是理由吗。

说来说去,

没有一项是真的坐实了皇太子“谋逆”要害死康熙这件事。

大多是老皇帝的“猜测,感受”。

至于那些所谓的骄奢淫逸,

侮辱朝廷命官,行为乖张,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这些事情康熙都忍了20年了,为何今天就突然不能忍了。

可见真正不能忍的原因,

并不是所谓的“骄奢淫逸”。

胤礽怎么对别人,康熙一点也不在乎,

但胤礽怎么对他,他却是十分的在乎。

胤礽和索额图意图谋反

在胤礽的所有罪名里面,

最大的一条就是“谋反”,

索额图也是因为疑似教唆太子“谋逆”的罪名而直接被康熙处死。

索额图是谁,可以说是康熙早年最亲近的心腹大臣,

于公,帮助康熙一起生擒鳌拜,平定三藩,

代表大清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参与亲征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

于私,他是发妻赫舍里的亲叔叔,未来皇帝的亲叔公。

谋反被康熙赐死的时候,已经67岁。

先来说胤礽谋反这件事,

胤礽从不到2岁起,就已经是“皇位继承人”,

可以说,他生下来就是为了当皇帝的。

这一点上至康熙下至百官,都非常清楚。

也就是说,只要康熙驾崩,

他就铁定了能做皇帝。

这么一个“坚不可摧”的地位上他待了30几年,

为什么突然就谋反了?

30年都等了,突然就等不了了非要铤而走险?

这是不符合人性的。

一个人突然改变自己原有的运行轨迹,

必然是发生了变故。

这个变故必然是威胁到了他自身的安危和利益。

他才有可能突然“爆发”。

比如李世民的太子李承乾,

他感受到了李世民对自己的不满,

李世民更倾向于立他的胞弟李泰为太子。

所以他才“铤而走险”。

以此推断,

胤礽也是收到了某种信号。

才会让他如此“急不可耐”,

必须“先发制人”。

至于索额图,

一个陪着康熙出生入死多年的心腹大臣,

他为什么要在67岁高龄的时候“谋逆”?

照理来说,

以他和他家族的身份,

他哪怕什么也不做,

也已经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

那他为什么也要冒着全家砍头的风险去谋逆。

所以,他们二人如果真的谋反,

只有一种可能,就是康熙“逼”的。

康熙为何要逼迫自己的继承人谋反?

理由也很简单,

1.这个儿子长大了,和他不亲厚了。

2.儿子手中的权利过大了,他感受到了危机。

尤其是那条,皇太子结党营私这个罪名,

至今让人觉得很莫名其妙。

作为一个储君,未来要驾驭这些臣子,

难道不该有一波自己的亲信?

万一老皇帝突然离世,

他又该如何是好?

皇太子结党营私让皇帝觉得不安全的可能性只两个,

一是皇帝并不想把位置给到他;

二是皇帝非常不信任他。

老皇帝将死之前最后的考虑

1708年9月,胤礽以罪废拘系于咸安宫,(34岁)

1709年3月,胤礽被复立为皇太子。(35岁)

1712年10月,再以罪被废黜,仍禁锢于咸安宫。(38岁)

大家都知道,

康熙最终是两废两立皇太子胤礽。

一个皇帝在4年不到的时间,

对于储君这种“国之根本”的问题上如此“出尔反尔”,

理由居然是:

之前废黜太子是因为他被人下了“降头”,入魔了。

这会儿太子病好了,我观察他已经痊愈了,遂复立。

但不到3年,又废黜了。

理由是:狂悖之态更甚,我看他是好不了了。

怎么听都觉得十分“儿戏”。

但晚年的康熙却仍然这样做了。

原因其实也很简单:

废黜是真的想好了才废黜的,

毕竟这个最爱的儿子已经被自己放在皇太子位置上32年了。

他完全有足够的时间考虑是否废黜太子,

也就是他自己说的,“忍耐了你20年”,

可见这个念头不是突然蹦出来的,而是经过深思熟虑。

那为何刚废黜一年马上又复立,

原因是因为太子位置空出来之后,

九子夺嫡就来了。

儿子打架,身后就牵扯一堆臣子。

臣子打架,身后就牵扯一波利益。

于是一件更让康熙头疼的事情日渐浮出水面:

吏治贪污,财政赤字。

一个王朝相当于就是一个大公司。

一旦内部空虚,没钱了,

没钱国家要运转,就得加高税收,

加高税收,百姓日子艰难,就有可能叛乱,

后果可想而知。

所以也就是在这个时候,

康熙立继承人所考虑的点,

已经和之前不一样了。

或者我们也可以更为大胆的猜测,

康熙最终下定决心不再复立这个最心爱的儿子,

一个原因是因为他觉得,

这个自己爱了30年的儿子并不“孝顺”,

自己这些年是一厢情愿,一颗真心都喂了狗。

第二个也是根本的原因就是:

这个儿子并不擅长理财。

手下全是贪赃枉法,收割百姓的贵族一派。

他和他们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这其实和康熙的身份一致,

因为这些人也是康熙一手提拔的。

所以康熙一直不愿意动,

一动伤感情,

二动伤根基。

但是如果一直不动,

大清朝可能就玩完了,由内而外直接垮台。

所以最后康熙选择了雍正。

一方面这个儿子“看起来”还算孝顺,

至于真假,其实老皇帝都那个岁数了

亲子抚养的儿子最后都那个吊样,

也许也是看透彻了:天家无父子。

所以他才会选了这个其实本身而言并不算“亲厚”的儿子。

因为他善于惩治贪污和搞钱。

也许是九子夺嫡的大戏让吃瓜群众看入了戏,

于是关于雍正是否顺位继承这件事民间众说纷纭。

毕竟康熙的临终遗照确实是充满了谜团。

所以雍正最后还不得不写书自证清白写了《大义觉迷录》。

但不管怎样,康熙老年时期,刚开始废太子可能是出于对自身权利的维护,以及自我情感的满足。

但当王朝处于“大厦将倾”的危局时刻,他却摒弃了私人感情和得失,选择了一个最有利于王朝发展的继承人。

所谓千古一帝,不是他不会犯错,也不是他不会被亲情,权利,情感诉求所迷惑,而是他最终依然能够履行好作为一个帝王的职责,站好最后一班岗。

资料来源:

《清史稿·卷六·本纪六·圣祖一》

《清史稿·卷九·世宗本纪九》

《文献丛编》第三辑《戴铎奏折(五十七年折)》。

《大清世宗宪皇帝实录》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朝夕网 » 康熙的昏聩晚年:九子夺嫡、饿死索尔图,逼得雍正写书:我没篡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