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朝夕网 » 洞鉴古今 » 周总理一生勤俭,住处破旧却不修缮,曾说:坚决不盖国务院大楼

周总理一生勤俭,住处破旧却不修缮,曾说:坚决不盖国务院大楼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中国有句古话:“官不修衙。”其意思是在官位者不应该主张修建自己的办公场所,反之,为官者应造福一方,为百姓做实事。

这样的官员,自古被称之为“清官”。而周总理作为人民的好总理,也将这句话奉为原则,并坚定不移地践行,其中包括国务院的重新修缮方面。

周总理

1956年,有些中央部委提出修建国务院办公大楼的建议,并且做好选址与规划。但是,当总理看到批示文件后,却毫不犹豫地回绝,还说:“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只要我当总理一天,就坚决不盖国务院大楼。”

更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周总理对那份承诺坚守至今都无人打破,中央政府的办公地依旧是“素面朝天”的中南海。无论工作人员如何变动,它都始终保持原来的模样。

周总理为何执意拒绝修建国务院大楼一事?他的这份坚守又为何会被后人传承下来呢?

三位母亲,对性格影响深远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节俭败由奢。”

这句耳熟能详的古语,贯彻了周总理的一生。但是,除了艰苦岁月中的生活环境影响,还有他自幼接受到的教育。

周总理

1898年,总理在江苏淮安府山阳县(现为怀安县)的一户封建破败官宦家族里出生。那时,他的祖父只留下驸马巷的房产以及一块坟地外,再没有任何财产。

因此,周总理的生活拮据得很,好在,三位母亲对他的人生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是,破茧重生的过程,却总是布满痛苦。

周总理

首先是生母万氏,生于官宦之家,知书达理,做事精明。那时,总理的父亲周劭纲性格过于老实,不擅经营,家道中落后只能前往外地谋生,而万氏则以一己之力,支撑起家中的大小事务。

而周总理之所以能够在各种繁琐事务中处理得当,有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来源于生母万氏。他也记者的采访中提及过:“我的生母是一个爽朗的人,我的性格也有她的一部分。”

可惜,万氏在1907年因病过世,先后被周劭纲安葬于清江浦镇的寺庙与淮安东门外的周家茔地。母亲的离去,给总理的心中留下无法遗忘的阴影,多亏嗣母陈氏,才渐渐走出伤痛。

周总理

其实,早在周总理一岁时,父亲就在名义上将其过继给叔叔周贻淦。对方体弱多病多年,膝下无子,周劭纲于心不忍,才割舍儿子。但是,周贻淦没过多久就因病离世,剩下嗣母陈氏与总理相依为命。

周总理

值得一提的是,周家的后人基本都住在周总理祖父留下的大院子中,虽不是一个屋子,但低头不见抬头见,根本隔不开多少距离。这也是万氏同意过继儿子的原因。

与生母万氏不同,陈氏出生书香门第,文化水平极高,而且性格文静,整日里在家,教周总理写字读书,充实知识。比如《天雨花》、《再生缘》等书籍,都是她让总理耳熟能详。

周总理回忆后说:“嗣母陈氏是受过教育的女子,五岁时就给我讲故事。我好静的性格,就是从她身上学来的。”

周总理

对总理而言,万氏与陈氏截然不同的性格,偏偏都完美融入他的身体,连日本学者都开口评价:“鹰与鸽极为不同的双重性格,潜伏在周总理的体内,汇聚成他独特的人格魅力。”

然而,真正能让周总理在革命事业中屹立不倒的原因,要是第三位母亲,即乳母蒋江氏的影响。

周总理

因为嗣母陈氏未经生育,没有奶水,而周总理年幼,周家只好请来蒋江氏照养。对方出生于农民家庭,朴实善良,对总理的照顾非常用心。

那段时间里,周总理经常跟着蒋江氏,去往乡下的家中。他会在对方的帮助下种菜,体验底层人民的劳动与艰辛,而心中也渐渐产生改变底层阶级劳苦命运的想法。

周总理

后来,总理前往天津上学时,蒋江氏特意借钱去到天津看望。他们一如从前般相处,仿佛亲生母子般。

周总理后来说:“我从蒋江氏那里了解到底层人民的生活,也学会了大公无私。”

可以说,生母万氏、嗣母陈氏与乳母蒋江氏,将个人身上的优点都遗传给周总理。让总理能在古今著作中寻找到救国救民的方法,也保持本心的良善与淳朴。

因此,周总理才能将“勤劳节约”的原则,坚守到底!

小事大爱,无私奉献

1921年春,周总理正式入党,与所有早期入党革命者一样,他的心中只有为国为民的抱负,毫无自身。而这也敲定了总理一生的基调,始终走在“为人民服务”的道路上。

周总理

不过,令人没想到的是,周总理竟然能将勤俭节约做到人人不能及的地步。

1943年,总理在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工作。

这天晚上,其他同志们准备好丰富的晚餐,庆祝他的45岁生日,但是,他只看了一眼,又匆匆投入工作中,还说:“前方战事吃紧,后方缺衣少粮,我们怎么能如此铺张浪费呢!”

周总理

不过,周总理清楚大家的辛苦,为了不让众人为难,说:“你们的好意我心领了,这些蛋糕与菜肴分发给值班的人员。你们吃个饱饭,好好在工作上投入精力。”

总理回到办工桌前,只简单吃了一份水煮面,过完了自己的生日。当天晚上,他写下《我的休养原则》,以七点严格要求自己:

周总理

一、加紧学习,宁精勿杂,宁专勿多。

二、努力工作,有计划,有重点,有条理。

三、习作合一,要注意时间、空间和条件,注意检讨和整理,要有发现和创造。

四、遇到自己与他人的一切不正确的思想意识,要作原则上坚决的斗争。

五、适当发扬自己的长处,纠正短处。

六、永远不与群众隔离,向群众学习,并帮助他们。过集体生活,注意调研,遵守纪律。

七、健全自己身体,保持合理的规律生活,这是自我修养的物质基础。

周总理

自此以后,周总理以严格要求自身的名声彻底打了出去,在整个抗战岁月中,一直坚持着原则。即便生病,他也没有放松要求。

新中国成立后,总理出于工作考虑,入住北京中南海。

中南海是一处历史悠久的名胜古迹。清朝时期,中南海所在地是摄政王的府邸,中华民国成立,袁世凯作为“国家元首”入住,称之“总统府”,后又被张作霖占为己有。

周总理与毛主席

因此,中南海既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国家象征之一。但是,周总理与毛主席一般,丝毫不在乎自己的居所是否宏伟辉煌,只关心能否便利于处理国家事务。

那时,总理所在的办公室,是中南海内三间旧式平房,虽被命名为“西花厅”,但是残败不堪,油漆脱落,地砖也出现裂纹,窗户还是用纸糊着,看起来与他的身份极为不匹配。

周总理

不过,周总理从未要求过修缮,后来在工作人员的坚持下,才勉强整修房间。但是,他觉得太过铺张浪费,不仅用自己的钱贴补超出的修建费用,还勒令将一切奢侈的东西全部搬了出去。

图源网络

后来,总理还在大会上对修建居所一事做了深刻检讨,令人感叹。但是,他还将此不大动土木的原则,用于国务院大楼的建设计划上。

当时,周总理所任第一届国务院总理,几乎所有国务院的工作人员都挤在狭小破旧的西花厅内,开会办公。甚至在一些大的会议中,西花厅都容纳不下到访人员,再加上采光等问题,不利于工作的展开。

周总理

一时间,国务院的众人议论纷纷,提议翻修西花厅。可是,建国之初,各行各业百废待兴,特别是国防实力薄弱,而“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深刻在周总理的心底。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西花厅虽小,但不是不能用。若众人实在觉得不方便,可以拆除两间屋子的挡板,完全可以解决开会时的拥挤问题。”

周总理

话已至此,再加上干部们考虑到经济压力,只好放弃修建国务院的计划。不过,在1956年旧事重提,而且,这次干部们有了更加完善的借口与计划。

首先是“一五计划”的逐步完成,让全国经济有了大幅度的发展,再加上中国在国际上地位日益上升,作为门面的中南海,特别是国务院,应该有相匹配的建设水平。

于公于私,国务院的修建都势在必得。但是,他们没想到,周总理又再一次回绝。

周总理

“我们有修建国务院的想法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国家的门面。如果一直这样破旧不堪,一旦外国领导人访华,难免失了待客之道。”

对于干部们的不满意见,周总理也看在心里,但是,他反对修建国务一事毫无任何挽回余地。

“国务院议事厅破旧与否,与中国的发展挂不上任何关系,议事厅的会议内容才是关键,既然不是当务之急,没必要劳民伤财。”

周总理

总理的此话一出,国务院大楼的修建计划,再次被搁置。不过,随着国力的强盛,中国必须具有新时代的形象,再加上实用性等等,人民大会堂等“十大建筑”拔地而起。

这不仅是毛主席早在延安时期的心愿,也是万千党员与群众的呼声。因此,周总理对此大力支持,而且亲身督导许多建筑的修建工作,没日没夜,忙的不可开交。

图源网络

这天晚上,总理正在办公,突然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的秘书长推门而入,神色紧张地递来一份图纸,说:“这是国务院大楼的选址方案与设计图纸。部门人员已经核实无误,只要您批准,马上可以动工。”

周总理

看着一脸期待的秘书长,总理依旧严肃:“如果修建国务院大楼,周围的居民势必要搬迁,增添许多麻烦,这是绝不允许的。你们记住,只要有我当国务院总理一天,决不允许大兴土木。”

在之后的国务院会议上,周总理再次重申对修建国务院办公楼的反对意见。一时间,无人敢提及。

图源网络

除了对国务院大楼的严令禁止,总理还严禁其他借由任何名义修建的大楼。

比如中国民航局大楼,他怒斥交通部后直接取缔,还有东北建立的一座接待大楼,与人民大会堂相似,也在他的一声令下,全部拆毁。

周总理曾说:“我们这一辈子和这一时代的人多付出一点代价,可以让后世人多享受到社会主义幸福。”

周总理

他的这番思想,不仅影响着自己的一生,也让身边人耳濡目染。

对家人一视同仁

众所周知,周总理与夫人邓颖超恩爱一生。两人不仅是革命夫妻的典范,而且都是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特别是邓颖超为妇女解放运动做出的贡献与努力,鲜少有人可及。

然而,自新中国成立后,周总理却要求邓颖超不能进入政府内部工作,而且连连拒绝许多任职机会,说:“只要我任总理一天,小超就不能到政府部门任职。”

周总理与邓颖超

总理此举,是担心夫妻二人同时到政府机构工作,造成不良影响。而邓颖超也同意他的想法,甘愿做总理背后的女人,担起家庭的重任。

另外,周总理的侄女周秉德曾不止一次地遭受到他的训斥,一次是对方学校毕业后担任老师,后被调往区委临时机构工作,另一次是从贵州到北京的工作调动。

邓颖超

周秉德说:“伯父每次都问我,工作变动是不是因为他周某人的关系。”

另外,总理与毛主席一般,还定下“十条家规”,严令禁止周围人借用自己的名义谋取私利,其为国为民的一心一意,令人钦佩不已。

1976年初,周总理因病离世,临终前都在关心国家的统一大业。

周总理与邓颖超

如此热爱人民的总理,也受到百姓的尊重,才有“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感动画面。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朝夕网 » 周总理一生勤俭,住处破旧却不修缮,曾说:坚决不盖国务院大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