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朝夕网 » 洞鉴古今 » “无毒不丈夫”被误解千年,本意是什么?上一句更经典!

“无毒不丈夫”被误解千年,本意是什么?上一句更经典!

#古籍守护人#

俗语“无毒不丈夫”被误解了太长时间,从字面意思上来看,指的是只有“心狠手辣”方能称作大丈夫,意思就是要成就大事业必须手段毒辣、技高一筹。

其实这句话说的也不错,自古以来能成大事者,无一不是心狠毒辣之人,只有成功之后方才表现出一副仁慈的模样。

但这种事情古人心里明白就好,不可能把它说出来,这就属于是一种不可明说的潜规则,大家心中都明白,但谁若是把它说出来,就立刻会遭到人们的谴责。

就像是“无毒不丈夫”这句话一样,心中有数,不必明说,况且讲究仁义礼智信的古代,更不会提倡这种说法。

其实这句话的本意并不是如此,你知道它的原本含义是什么吗?

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

“无毒不丈夫”的出处,其实是从“无度不丈夫”演变而来的,它被后世人们给曲解误传了,这才有了现在的“无毒不丈夫”。

〔元〕关汉卿《望江亭》杂剧第二折:便好道“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

这样一看的话,意思就更好理解了:“气量狭小的人,不能称之为君子,君子都是很大度的,因此,没有度量的人,也不能称作大丈夫。”

能成大事者,往往都是气量宽宏的人。

“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却逐渐被人曲解,更是被讹传为:“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等。讹意为:要成就大事业必须手段毒辣,技高一筹。

一个人要想开创一番事业,就必须有恢弘的气度,能容天下的人才能为天下人所容。凡是能干大事业的人一定要有容忍人的度量。我们为了事业上的成功,为了顾全大局,就必须有”宽容处世,雅量容人”的胸襟。别忘了,谦让是美德,容人同样是美德。

古代智慧案例

齐桓公在历史上是一位很有作为的齐国君主,他是春秋五霸之首,中原第一位霸主,但他在功成之前,也经历过许多波折,甚至差点死于管仲之手。

在他还是齐国公子时,齐国政治发生暴乱,管仲保护公子纠逃至鲁国,鲍叔牙保护齐桓公逃到莒国。

没过多久,齐国作乱的公孙无知被杀,国君要重新选任,于是管仲便护着公子纠回国,鲍叔牙也护着齐桓公回国。

管仲为了以防万一,率先拦截住齐桓公等人的去路,并且一箭射中了齐桓公的腰带,齐桓公装死方才躲过一劫。

齐桓公成为国君后,没有找管仲算账,反而用管仲为国相,这才在管仲的辅佐下,最终成为春秋霸主。

楚庄王也是春秋五霸之一,有一次楚庄王宴请众臣,酒过三巡之后,楚庄王便让自己的宠姬嫔妃也统统出席助兴。

席间一位宠姬正在给众人倒酒,可就在这时,忽然一阵疾风吹过,筵席上的蜡烛都熄灭,一位大臣竟然拉扯楚庄王的宠姬,估计是喝多了的缘故。

宠姬连忙挣脱开来,并拿下了那人的帽子上的缨带,随后向楚庄王告状,并且声称现在只要点上蜡烛,就能抓到是何人调戏自己。

谁知楚庄王却下令不要点燃蜡烛,还让所有人都扯掉帽子上的缨带,这才重新点燃蜡烛。

臣子酒后犯错,楚庄王没有追究,以宽宏大量的气度,让那人躲过一劫,并且对楚庄王心存感激之情。

后来在与晋国交战时,那人总是率军冲在最前面,奋勇作战,带头击退敌人,最后终于获得胜利。刚开始楚庄王还很诧异,但那人却说,他就是当日酒后犯错之人,常常希望自己能够肝脑涂地报答楚庄王。

于是打败晋军,楚国因此而得以强盛。

宽宏大量的人,总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而气量狭小的人,往往会害人害己。就比如说《三国演义》里的周瑜,因气量狭小、心中妒忌,屡次想害诸葛亮,结果却害了自己,临终前更是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悲叹。

由此可见,“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确实是名言警句!

未经授权,谢绝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朝夕网 » “无毒不丈夫”被误解千年,本意是什么?上一句更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