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朝夕网 » 洞鉴古今 » 1984年,一战士死在战场,35年后,妻子才凑够路费来给丈夫扫墓

1984年,一战士死在战场,35年后,妻子才凑够路费来给丈夫扫墓

1984年,战士陶荣华牺牲在战场上,消息传回家乡,已经怀有身孕的妻子崩溃大哭,所有人都劝她改嫁,但她拒绝了,含辛茹苦将孩子带大,35年后,凑够了路费的她带着孩子来到丈夫的墓前,嚎啕大哭:“我带着孩子来看你了……”

  一、20天夫妻生活

  陶荣华,1961年在湖南衡东县一个很普通的家庭出生,作为农民的儿子,陶荣华有着一颗热血报国的心,刚成年不久,就毅然披上了军装,进入部队成为了一个军人。

  在部队里待了几年,家里人担心陶荣华的个人问题,就托人给他介绍了个对象,名叫李发英。

  通过书信交往了一段时间,两个人都感觉挺合适的,趁着1984年回家探亲的功夫,陶荣华和李发英举办了婚礼,正式成为了合法夫妻,度过了幸福但短暂的20天时光。

  第20天,村里来人下发紧急通知,急招陶荣华回部队。

  军人的天性让陶荣华意识到,一定是有什么事情发生了,大概率可能是要打仗。但陶荣华并未逃避,收拾好行李,和妻子李发英不舍而别,毅然回到了部队,果不其然,他被投入自卫战的战场。

  李发英看着丈夫离去的背影,体验着20天的相聚,但她哪里知道,这20天,是她和丈夫这辈子仅有的时光,他们这辈子的缘分,只有这短短的20天。

  二、妻子拒绝改嫁

  几个月后,当弟弟拿着一张报纸面如土色的回到家,李发英的心里慌了,当弟弟指着报纸上烈士名单里的“陶荣华”三字告诉姐姐,姐夫已经牺牲的时候,李发英瘫倒在地,抱着同样嚎啕大哭的婆婆一起大哭。

  悲痛的日子一天天过去,李发英在痛苦中发现,自己已经怀孕了,是陶荣华的遗腹子。

  孩子还没出生,爸爸却先走了,这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无疑是一段难熬的经历。

  很多人劝李发英改嫁,毕竟在外人看来,结婚之后两个人就相处了20天,能有什么感情。

  但李发英看着老来无子的公公和婆婆,想着自己和陶荣华在一起的时光,最终拒绝了改嫁。她对公公婆婆说,以后我就是你们的女儿,我给你们养老。

  老两口老泪纵横。

  从那之后,李发英独自一人,照顾着两个老人,抚养着陶荣华的这个遗腹子,没有人知道她吃了多少苦,也没有人知道她受了多少罪,但手上越来越厚的茧子,以及远超同龄人的衰老速度,向人们诉说着李发英的不容易。

  日子很苦,但李发英都忍受了下来,一直坚持着赡养自己的公公婆婆,公公活到73岁,婆婆长寿,活到了91。

  两位老人走了,儿子也长大了,李发英终于能腾出时间了。

  三、35年后给丈夫扫墓

  她要去做她这三十多年来一直想去做的一件事情。

  她带着家里仅有的一些积蓄,带着已经35岁的儿子,从老家出发,一路坐车来到云南。

  当李发英在云南麻栗坡烈士林园里找到刻有“陶荣华”字样的墓碑时,李发英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扑在石碑上嚎啕大哭。

  这一哭,是李发英对丈夫三十多年的思念,是她这三十多年默默付出的宣泄,是她对于心中那份坚守终于有了一个结果的释然。

  作为妻子,她尽到了妻子的忠。

  作为儿媳,她尽到了儿媳的孝。

  作为母亲,她尽到了母亲的责任。

  但作为一个女人,她却苦了自己一辈子。可偏偏就是这样的人,让人尊敬,让人敬服。得妻如此,夫复何求。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朝夕网 » 1984年,一战士死在战场,35年后,妻子才凑够路费来给丈夫扫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