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朝夕网 » 洞鉴古今 » 最受争议国学大师南怀瑾:被李敖骂骗子,小学肄业,95岁终老太湖

最受争议国学大师南怀瑾:被李敖骂骗子,小学肄业,95岁终老太湖

在一个昏暗的夜晚,一位男子和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和尚一起在江边散步,要知道这位老和尚已经高龄九十多岁,为了安全起见,在老和尚身边的这位男子便握住这位老和尚的手并且对他说:“师父啊,我来扶你吧,你年纪大了。”

看着男子的行为,这位老和尚便笑了笑说道:“不用了,不用了,前路暗淡,你我各走各的吧,不必相互搀扶,我也是应劫而来还账的。”

不得不说,这位老和尚的一番话改变了这位男子的人生轨迹,让他做出了人生中的一个重要决定。

这位男子就是今天主人公最受争议的国学大师南怀瑾,他的一生完全可以用丰富多彩来表示,他在小学的时候肄业,将所有的精力都用来学习武术,直到95岁的时候终老太湖,甚至被李敖骂骗子。

说到这里,大家一定对这位备受争议的国学大师南怀瑾感到非常的好奇,想要知道这位国学大师到底经历了什么?

为何会在小学的时候选择肄业,为何会被李敖辱骂为骗子?

李敖又是谁呢,为何会对南怀瑾有如此之大的恶意?

离开人世,评价不一

那是在2012年8月,南怀瑾的身体出现了一些异样之处,时常会有一些不适。

身边的人都感到非常的担心,纷纷建议他尽早去医院就医,最终,在家人的劝阻下,南怀瑾来到了上海就医。

在医院的这段日子里,南怀瑾的病情变得越来越严重,医生在经过不断地努力之后,向南怀瑾的家人表示:我们的能力到此为止了。

南怀瑾的弟子马宏达在听到医院无能为力的消息时,内心非常的难过,于是他便对自己的师傅南怀瑾心痛的说道:“老师,接下来就要靠您自己了.”

此时此刻的南怀瑾因为病情的不断恶化早已经失去了语言能力。

面对徒弟的叮嘱,南怀瑾也只是用笔写下了“明白”这两个大字。

最终,南怀瑾还是没能熬过这一劫难,在2012年9月19日的时候,南怀瑾病情加重,最终在9月29日离开了人世,享年95岁。

南怀瑾的离世,引起了社会各界的轰动,大家也都对他给出了褒贬不一的评价。

虽说南怀瑾有被尊称为“国学大师”“一代宗师”“大居士”等名号,但是他的作品却一直都备受争议。

在那些南怀瑾追随者的眼中他是一个既懂过去又知未来,知识渊博,学富五车之人,但是在那些反对者的眼中,南怀瑾则是一个打着伪汉学的不折不扣的骗子。

就如李敖曾在解说《易经》的过程中攻击南怀瑾,他表示:在我看来南怀瑾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骗子。

因为李敖觉得南怀瑾向大众传播的国学经典不过都是他自己所研究的产物,并没有什么理论可言。

对于李敖我们也许并不会感到陌生,他曾被西方媒体追捧为“中国近代最杰出的批评家。”

因此,对于李敖对南怀瑾的批评可谓是非常的严厉。

当然,除了李敖对南怀瑾做出了犀利的评价,其他知名学者也对南怀瑾做出了相应的评价,例如辽宁海城大悲寺庙的主持释妙祥也曾批评过南怀瑾的著作,他说南怀瑾的著作不过都是通过不断的追捧自己,而否定别人的书,没有丝毫营养价值可言。

网络名人方舟子也曾在撰写文章的过程中说南怀瑾就是在用哲学去解释科学,他的文章中有很多与中国历史相关的常识错误,就是一个信口开河的国学大师。

当然,除了对南怀瑾一锤定音的否认态度之外,也有人始终都对南怀瑾保持模棱两可的态度,学者余世存曾在接受采访的过程中表示,他对南怀瑾始终都保持着一种非常复杂的态度,

首先南怀瑾凭借一己之力打通了庙堂和江湖,让更多的大众感受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起到了一定的传播作用,这是值得让人去学习的一面。

但是南怀瑾对传统文化的的解读与认识有很严重的偏差,对民众的认识也形成了一定的误差,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学者余世存对南怀瑾保持复杂的态度。

虽说,众人对南怀瑾有不同的认识与评价,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南怀瑾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要知道南怀瑾不仅为后世留来三十多万册珍贵藏书,而且其涵盖内容非常广泛儒、释、道、医学、军事等各领域均有涉及。

小学肄业,转学武术

其实,南怀瑾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丰厚的成就,却始终得不到学术界学者的认可,这一切除了和南怀瑾的学术思想有一定的关系,这和他的经历也有着很大的关系,毕竟身为一个在小学就选择肄业的人,却头顶着国学大师的称号,多多少少都会受到其他学者的针对。

要说南怀瑾为何会在小学的时候选择肄业,这和南怀瑾的自身原因有着很大的关系。

首先小时候的南怀瑾对学习毫无兴趣,他当时将自己的所有精力都花费在了吃喝玩乐上面,从来都不会在学习上花心思。

直到南怀瑾十二岁那年,他对武术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这对本就不喜欢学习的南怀瑾产生了更大的影响。

一开始,他总是会在没人的角落里偷偷练习,用来学习武术的教材也只是一些武侠小说,根本就没有专业的教材也没有专业的老师教导,全凭南怀瑾自己一个人折腾。

可是武术的练习本就是一件充满难度的事情,再加上无人指导。

很快,南怀瑾就因为偷练武术出意外了,险些丢了性命。

当时,南怀瑾正躲在楼上练习自创的武术,正当练得起劲的时候,南怀瑾的脚下忽然一滑,从梁上掉了下来,掉下的动静很大,引起了他父亲的关注,当他的父亲发现南怀瑾偷练武术的事情之后,并没有我们所想象中的气急败坏。

面对儿子的不务正业,他反其道而行之,选择支持。

当然南怀瑾父亲的支持不仅仅体现在简简单单的口头语言的支持,更多的则是体现在行动上,为了能让儿子学习到更加专业的武术,他不仅仅为儿子邀请了专业的武术老师,而且还准备了很多与练武相关的专业书籍,给予了相应的支持。

其实,南怀瑾的父亲之所以会选择全力支持,也有属于自己的考量。

首先她认为儿子本就生性好动,不喜欢读书,既然喜欢武术,何不将其身上的特点发挥到最大化,除此之外,南怀瑾自幼身体就体弱多病,学习武术可以强身健体,两全其美的事情,何不选择支持。

要说南怀瑾有多不喜欢读书,我们要知道在民国二十年的时候,十三岁的南怀瑾在小学的毕业考试中竟然取得了倒数第一的成绩,没能顺利毕业,拿到手中的并不是毕业证书,而是肄业证书。

肄业证书对于很多望子成龙的父母而言是难以接受的,但是面对这一切,南怀瑾的父亲以及长辈却非常开明,虽说南怀瑾的父亲自幼就非常注重对儿子的教育。

自幼时起,就对其灌输了很多与诸子百家,诗词歌赋相关的内容,但是他的教育理念却非常的先进,他只希望南怀瑾能够养活自己,在平安中度过一生即可,并不希望儿子能够成为达官显贵。

因此,面对儿子的肄业证书,他表现的非常开明,并没有过多的责怪。

而接触到武术的南怀瑾,彷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不论在平日里多苦多累,他始终都会选择坚持到底。在一开始练习拳术的过程中,由于南怀瑾的身体过于柔弱,再加上当时的他并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分辨拳艺的优劣。

因此,每一次南怀瑾在练习过拳术之后,头脑都会有一种昏昏沉沉的感觉,但是即便如此,南怀瑾依旧保持最初的热爱,持之以恒的坚持练习。

为了能够得到更好的练习,他在1935年的时候离开了温州,来到了浙江国术馆学习。

在国术馆同班同学中,南怀瑾虽说是个头最小,年纪最轻的人,但是他却是功课完成的最认真,武艺学习的最精通的人。

最终,在1937年的时候,南怀瑾通过不断的努力以第一名的成绩顺利毕业,并且获得了武术教官的资格。

当时正值抗日战争爆发阶段,热爱祖国的南怀瑾选择只身入川,成为了中央军校军官队伍中的一员。

虽说南怀瑾在武术的各个领域均有涉及,但是他自己知道他只是涉及到了皮毛,并不能更加精进的学习。

再遇迷茫,转移领域,找回真谛

在这种情况下,南怀瑾又一次走上了寻师之路。

正是在此次的寻师之路上,让南怀瑾再遇迷茫,决定放弃武术。

当时,在1943年的时候,27岁的南怀瑾在成都遇到了一位河南拳师,这位河南拳师为他传授的拳法名为“十三大法。”

这个十三大法其实就是太极拳所衍生的十三个招式,看似不柔不刚,但是每一个招式都能够轻易的取他人的性命。

正是在学习这十三个招式的过程中,南怀瑾的心中对武术的学习有了不同的想法,他总是会问自己:我学这些武术到底是因为什么,可是如果这些武术被那些心术不正的人学去,将会给他人的性命造成非常严重的威胁,那么到时候自己岂不是成为罪魁祸首。

在经过不断地思虑之后,南怀瑾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都意外的决定,那就是放弃自己学习了几十年的武术,转换领域进入宗教领域学习研究。

其实,南怀瑾之所以会选择进入这个领域,这一切都得益于一位名叫袁焕仙的男子,是他告诉南怀瑾:宗教本就是人类在面临痛苦的时候所产生的,他所存在的意义就是帮助人民内心平和,脱离现实的痛苦,实现灵魂的超脱。

正是袁焕仙的这番话,让南怀瑾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方向,并且在袁焕仙的帮助下接触到了佛学,他认识了虚云法师并且成为他的首座弟子,潜心修道,闭关三年。

在这三年里,南怀瑾将所有的藏书和经书都仔细研读,掌握了很多与佛学相关的知识,后来的南怀瑾更是凭借着丰富的佛学知识追随者很多大师。

其中大愚,普钦都是非常典型的代表。但是很快,南怀瑾又进入了迷惘期。

好在此时此刻南怀瑾再遇人生中贵人,为他指点迷津,此人就是虚云法师。

当时,南怀瑾正和虚云法师在江边散步,由于此时的虚云法师已经九十多岁,再加上当时战争不断,为了安全起见,他走到虚云法师的身边说道:“师父啊,我来扶你吧,你年纪大了。”

看着南怀瑾的行为,虚云法师便笑了笑说道:“不用了,不用了,前路暗淡,你我各走各的吧,不必相互搀扶,我也是应劫而来还账的。”

听到老法师的这番话之后,南怀瑾恍然大悟原来,这时法师是在告诉自己不要出家,而要入世。在这种情况下,南怀瑾选择去往台湾,开始了在台讲学的日子。

在讲学期间,南怀瑾在台北辅仁大学开设了《易经》课程,凭借着大学教授的身份受到了很多学生的追捧,紧接着在1966年的时候,南怀瑾参加了“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此次运动致力于对诸子百家的典籍的解读与讲解,为中华文化的传播与学习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除此之外,南怀瑾也非常注重文化的传承,他曾建议北大能够建立一个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甚至表示自己愿意出资支持,并且在2000年的时候,年过八旬的南怀瑾在江苏吴江太湖之滨创办了太湖大学堂,而这一切只为让中华文化得到相应的传承。

不可否认,南怀瑾为中华文化的的传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纵使有人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是这也难以阻挡南怀瑾对中华文化的满腔热情。

纵观南怀瑾的一生,幼时对武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是在经过十余年的努力之后,他却蓦然回首发现自己做错了选择,在这种情况下的他,没有气馁,重新对自己的人生做出了规划。

也许,每个人的人生亦是如此,我们也许会做出错误的选择与决定,但是只要及时纠正,一切都不算太晚。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朝夕网 » 最受争议国学大师南怀瑾:被李敖骂骗子,小学肄业,95岁终老太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