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朝夕网 » 洞鉴古今 » 毛主席看透生死,逝世前是怎样度过的?2001年李敏公开其护理过程

毛主席看透生死,逝世前是怎样度过的?2001年李敏公开其护理过程

“我很难受,叫医生来。”

1976年9月8日凌晨,一直守在毛主席身边照顾的孟锦云正像往常一样进行护理,突然她发现了主席身体的异样,在进行紧急救援的慌忙之际,毛主席在她耳边含糊地说出了最后一句话:“我很难受,叫医生来。”

这不仅仅是毛主席留给孟锦云的最后一句话,也是他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一句话。

毛主席

“卸下包袱”

毛主席的一生可以说是殚精竭虑的一生,正如革命的道路一样,在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革命实践中,毛主席已经透支了身体和精神上太多的精力,到了70年代,毛主席的身体情况急转直下。

在“九一三”事件发生之前,毛主席才刚刚肺炎转好,本就大病初愈的身体正是需要静养的时候,但“九一三”事件的爆发让毛主席心力交瘁,最终肺炎复发,对身体产生了极大的伤害。

运动量的减少、肺炎病情的加重和血压的增高,让政治局第一次讨论了毛主席的病情,但毛主席生性坚强,固执的认为自己的病情没有值得到讨论的程度,于是对专家提出的治疗方案颇为不满,医疗小组也是在多次据理力争下才让毛主席稍稍让步。

直到尼克松访华的消息才让事情有了转机,毛主席表示想要以健康的身体会见尼克松,于是接受了医疗小组的治疗策略。

毛主席会见尼克松

1974年春天,毛主席的身体出现了一段时期的好转,但这只是表面的现象,之后毛主席的身体出现了更多的状况。即使是这样的情况下,毛主席还是开启了南巡之路,这让他本就情况不乐观的身体雪上加霜。

1975年,在经过统筹协调后,毛泽东进行了白内障治疗手术,经过治疗后,毛主席又能像往常一样看书和批阅文件了,可到了11月份,毛主席的肺部再次出现了感染,最后经过专家的多方治疗,在入冬之后,毛主席的身体趋于平稳,毛主席也在12月26日度过了他最后一个生日。

时间来到1976,这一年是在共和国史上充满着悲伤之情的年份,先是周恩来总理的离世,紧接着是朱老总的与世长辞,这些共和国的功勋,在殚精竭虑之后,在完成了建立共和国的伟业后,终于卸下了沉重的责任,在全国人民的哀悼中陷入了长眠。

周总理逝世

两位人生挚友的相继离世对毛主席的心理造成了重大的冲击,在这样悲伤的情绪下,毛主席的身体每况愈下,1976年5月,毛主席第一次出现了心肌梗塞的迹象,面对毛主席身体情况的持续恶化,中央决定一般性的文件都不再送往毛泽东批阅,重要文件也要经过批准才可以送往批阅,以此来减少毛主席的工作量。

但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的爆发,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地震发生时,震情迅速扩散,北京也在波及的范围中,包括中南海在内都有着强烈的震感。

唐山大地震

此时在中南海居住的毛主席才刚刚休息,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照顾毛主席的工作人员一瞬间进入了警备状态,他们用床单在毛主席上方挡着,防止杂物掉落在主席身上。

毛主席被强烈的震感惊醒,看到慌乱的工作人员他说:“如果真塌下来了,一条床单哪能顶得住呢”,毛主席经历了大半辈子的革命,走过长征,跨过江河,在枪林弹雨下走出了革命的道路,面对这些情况可以说是泰然自若了。

与此同时,面对震情,中央立即成立了中央抗震救灾指挥部,迅速对抗震救灾工作进行部署,三天后,中央办公厅送来了一份关于唐山大地震的报告。

毛主席此时的身体已经难以支撑阅读文件了,他患有严重的白内障,批阅文件也只能让秘书给他读出来,但是面对这份承载着数万民众伤亡情况的文件时,他却一改往常的亲自查看了报告,报告详细地说明了地震的严重,当主席将报告放下的时候,眼里已然是饱含泪水。

毛主席

面对着一个重工业城市的轰然倒塌,面对着40万人民的伤亡,面对这样惨烈的国殇,即使心里已然千疮百孔,毛主席依然没有倒下,毛主席知道,国家需要他、人民需要他。

此时的毛主席身体情况已经很不乐观了,他终日处于半昏迷半清醒的状态,有时前脚还在醒着听身边的人给他读书,后脚就又陷入了昏迷。

但唐山大地震的情况总是让毛主席的心里记挂着,每当他清醒的时候他就会关心抗震救灾的进度如何。8月18日,中共中央发出了毛主席亲手批阅的最后一份文件——《关于唐山丰南一带抗震救灾的通报》。

毛主席

“面对死亡”

毛主席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他在悠长的岁月之中经历了无数的战役,所以面对死亡,毛主席看似好像早就做好了准备。

他自己说过:“我打了二十五年仗,由于偶然性,我没有被敌人打死。”虽然是事实,但这简短的一句话却承载了一位革命家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准确来说,毛泽东的生死观从这句简短的话中已经突显出来了。

革命需要流血,革命需要牺牲,为了完成革命,死亡是一件不偶然的事。子弹是可以打死红军战士的,脱离了战士的指挥者不懂,但毛泽东深刻参与在革命之中,他知道死亡是如此的容易,而革命的道路又是多么的不容易。

毛泽东在晚年的时候对生死的讨论愈加的多,在与外宾的多次会谈中他都表露出过自己对于死亡的看法。

1965年1月9日,美国著名记者诶德加·斯诺再度访华。

诶德加·斯诺

毛泽东在与他的会谈中讨论到了关于战争和死亡的话题,谈论这些话题时,毛泽东的态度反而更加随和,他在过于坦然的话语中却夹杂着一些遗憾的情绪,他说:“我准备很多次了,就是不死,有什么办法!”甚至毛泽东还谈论了一些从未披露的过往经历,有好多次他都感觉自己凶多吉少,但那些炸弹只是把他身边的卫士炸死,就是没打到他。

可以看出,毛主席是一个善于和死亡进行对话的人,他不惧怕谈论死亡。

无论是战争还是革命,牺牲都是必然的,总有人要付出,正是因为毛泽东对生命的意义的深刻了解,他在面对死亡时才会如此坦然。至于遗憾,毛泽东表达过他可能无法看到革命事业的完成,越到晚年越能感知革命事业的艰巨和自己力不从心的悲凉。

毛泽东对于死亡的表述在70年代之后更加频繁,毛主席在衰老的过程中,他的思想也不断发生着变化,此时他对于生死的感触也愈加频繁的出现在与他人的谈话之中。

比较令人记忆深刻的是在1975年4月,董必武逝世。毛主席多次说道:上帝请我喝烧酒、上帝也需要发请帖请我去。

此时的毛泽东对待死亡已经是一种迎接和等待的状态,他深知自己的时日不多,对待死亡仅仅剩下一丝苍凉。1976年,毛泽东在会见外宾时说道:“一个人负担太重了,死亡是一种解脱。”

毛主席

“五种死法”

毛泽东是一个善于自我剖析的人,所以对于死亡,毛泽东不仅有自己的见解,他也做过几种假设,在他的设想中,死亡的方式无非就是天灾和人祸。

一是死在枪弹之下,也许有一天他会中枪而亡,这是为了革命献身。

二是死在外出途中,没人能保证意外的来临,车撞了,船沉了,人也就没了。

三是死在水里,即使会水,但是保不齐就溺水了。

四是死于小小细菌,人们爱忽视这些,也就被这些容易轻视的东西带走了。

五是死于空难,人就在天上没了。

他笑着说:“中央给我立了一条规矩,不许我坐飞机。”但是毛泽东说他还是会坐,人早晚会死,无论活到多少岁,见阎王的这个流程还是要走的。

这是毛泽东晚年和自己的护士长吴旭君的一段谈话,这次谈话最为深刻的集中地将毛泽东的生死观讲述出来。

毛主席

毛泽东用《形式逻辑学》将自己的生死观讲述给吴旭君听,他说了人是要死的,而毛泽东是人,由此可以推导出毛泽东是要死的。这样直白而简单的将死亡说出来,吴旭君接受不了,她从未想过毛泽东和死亡之间的联系。

作为毛泽东的护士长,她不希望自己的病人死亡,作为人民的毛主席来说,她不希望毛主席离开,中国的社会有今天离不开毛主席,她不敢想象中国没有了毛泽东会是什么样子。

但是毛泽东就这样直白清晰的将他的死亡讲述给她,她心里很沉重。毛泽东和她谈论了很多关于生死的问题,从科学的规律到讲到逻辑,再从逻辑讲到自己死后的光景。

1976年9月8日,毛主席身体恶化,一天之内抢救了数次,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每当精神稍好,毛主席还是要看看书,批阅一下文件,面对死亡他真正做到了泰然自若。

他所说的五种死法都没有应验,他就像大多数老人一样,随着身体的衰老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毛主席的女儿李敏在2001年出版了《我的父亲毛泽东》,根据她的回忆,在毛主席逝世前,她曾去看望过他,此时的毛主席已经病得很严重了,李敏看到父亲病成这样,本就难忍的情绪更是要宣泄而出。

李敏

她强忍流泪的冲动,对毛主席轻声叫:“爸爸。”

毛主席由于身体的原因,此时连说一句话都要费好大的力气,但是见到自己挂念的女儿,他还是用微弱的声音说:“娇娇,你来看我了?”

毛主席此时的精神清明了一些,他依然能用他习惯的称呼唤着李敏的小名。李敏此时点了点头,面对毛主席,她有着许多的话语想要诉说,但却不知道从何说起。也许是分隔太久,也许是毛主席此时的情况让她痛心,但李敏此时只能含着泪水看着毛主席。

“你为什么不常来看我呢?”毛主席此时依然用慈爱的目光望着李敏,毛主席接着问:“你今年多大了?”

“39岁了。”

“不,你今年38。”

即使病得如此严重,但是面对怜爱的女儿,毛主席依然能清晰的记住女儿出生的年份,此时的李敏甚至要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决堤。

李敏走后没过几天,中办突然打来了一个电话,让她再去看看爸爸。李敏时至今日都记得当时的工作人员接她进中南海,她以为父亲的病情有所好转,但见到父亲躺在那里,氧气罩已经拔下,她不由得失声痛哭起来。

毛主席逝世

此前毛主席已经经过了数次抢救,每当精神稍好,他就要坚持批阅文件、读书,当日他阅读了11次,阅读的时间合计为2小时50分钟。凌晨,毛主席的护理人员孟锦云在护理的时候发现毛主席的身体出现异样,毛主席在留下了“我很难受,叫医生来”的最后一句话后再次被推进了抢救室,这次医护人员奋力抢救了4个小时,但终究是无力回天。

1976年9月9日零时10分,毛泽东逝世,举国哀悼。这是是一座灯塔的倒塌,一颗太阳的陨落,一代伟人的落幕,平静但却激荡在每个人的心里。

伟大领袖毛主席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朝夕网 » 毛主席看透生死,逝世前是怎样度过的?2001年李敏公开其护理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