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朝夕网 » 洞鉴古今 » 儿子去世10天后,朱德才被告知死讯,沉默良久落泪:这样做不对啊

儿子去世10天后,朱德才被告知死讯,沉默良久落泪:这样做不对啊

朱德在革命生涯中,很少能与家人团聚。可谁又知道,这位铁骨铮铮的元帅,也有一副侠骨柔肠。

朱德一生坚强,但为了亲人,却有两次落泪。

一次是在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朱德爱人康克清身体虚弱,高烧到40度,几乎人事不省,部队要把她送到山下老乡家。

朱德闻讯赶来,看到妻子后,眼里涌出泪花。他大声说:“我们不能扔下她,一定要让她跟上部队。”

另一次,是在1974年6月,朱德哭得更加伤心,心情几乎可以用肝肠寸断来形容,怎么回事?

一、15年后的父子相认

朱琦的生母是朱德第二任妻子萧菊芳。但由于她在朱琦三岁时就去世了,所以朱琦对生母并没什么印象。

为了照顾年幼的儿子,朱琦又娶了陈玉珍,陈玉珍一生没有自己的孩子,对朱琦视如己出,母子感情深厚。

朱琦5岁时,朱德就开始了四处奔波的革命生涯。虽然一直见不到父亲,但在朱琦幼小的心里,父亲就是一个大英雄。

1937年,21岁的朱琦想要参加共产党,去寻找自己的父亲。没想到半路上却被国民党抓了壮丁。

也是缘分使然,朱琦被分到了国民党将领龙云的队伍。这年8月,在国共共同参与的南京会议中,龙云看到了朱德。

龙云打着哈哈说:“你朱德将军的儿子好像在我的队伍里当兵啊,他叫朱琦,你有时间来看看吧”

当时虽然是国共合作阶段,但朱德也不能贸然让龙云去留意儿子。而且龙云的队伍远在云南,朱德无法前去求证。

会议结束后,朱德把这件事告诉了周恩来。周恩来知道朱德只有这一个儿子,他派人多方寻找,终于找到了朱琦,并在1938年,把朱琦送到延安父亲身边。

父子15年没见,儿子已经没有小时候的模样了。但朱德有一个“法宝”,他恍惚记得儿子的右耳有一个小肉球。因为那个小肉球,他还给儿子起名叫保柱。

朱德顺着朱琦右耳慢慢摸索,果真摸到了印记,他大力拍了儿子一掌,欣喜地说:“错不了,就是我的儿子保柱”。

分别15年后,父子再次相认,自然是非常高兴。但相聚没几天,朱德就把儿子推向战场。在朱德心里,自己的儿子绝不能当孬种,在国家有难的时候,要冲在前面。

这一生,朱德都是这样要求自己的,现在,他把这份责任也传承给了儿子。

二、没给父亲丢脸的伤残军人

朱德一生只有朱琦和朱敏一双儿女。看到唯一的儿子能健康成长,他心里很欣慰。

但朱德也清楚,儿子就是革命的接班人,一定要经历战争的洗礼。他决定先让儿子成为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然后再上战场杀敌。

朱德很快把儿子送到中央党校学习,在这里,朱琦入了党。

朱琦毕业后,朱德马上把儿子送到抗日前线。临行前,朱德语重心长的嘱咐儿子:“到了前线,不能贪生怕死,如果贪生怕死就是给我丢脸,我希望能听到你勇敢杀敌的消息。”

朱琦向父亲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大声说:“请父亲放心,儿子一定不会给您丢脸。”

就这样,朱琦来到最危险的抗日前线,投入到保家卫国的战争中。

在战场上的朱琦一直低调,身边的战友都不知道他就是朱德的儿子。为了不给父亲丢脸,每次战争开始,他都是冲在前面,几次负伤后,总是养好了就回部队。

1943年,在战斗中充当先锋的朱琦左腿被敌人机枪扫射,一条腿都已经面目全非,被紧急抬下战场治疗。

经过医生全力救治,朱琦的左腿没被截肢,可伤好后,他只能一瘸一拐的走路了。

伤愈后,在抗日战场上征战5年的朱琦回到延安,进入了抗大七分校,开始敌后的革命工作。

看到儿子残疾的腿,朱德大声告诉儿子:“你这条腿是为了保护人民受伤的,我这个当爸的脸上有光啊!”

这时,朱琦已经27岁,婚事还没有着落,这也让朱德和康克清感到犯愁。

直到1944年,抗大七分校的彭绍辉校长给朱琦当了红娘,介绍了一个叫赵力平的女孩儿。

朱琦很喜欢这个姑娘,可是考虑到自己的残疾,心里难免有顾虑。

而18岁的赵力平对婚姻还属于懵懂状态。她听说朱琦是一个战斗英雄,但也对朱琦的残疾有顾虑,而且对方还是朱总司令的儿子,从门第上来说她又觉得不敢高攀

因为顾虑重重,赵力平开始疏远朱琦,本来朱琦就很腼腆,这样一来,两个人的婚事一拖就拖了两年。

眼看着这段姻缘就要拖黄,朱德夫人康克清找了贺龙老总来做赵力平的工作。贺龙的一番话,使赵力平对朱琦这位抗日英雄心怀敬意,她同意了婚事。

1946年3月,朱琦和赵力平在贺龙的主持下在内蒙古举行了简单的婚礼。父亲朱德和康克清远在延安没有到场。

俗话说,丑媳妇总得见公婆,可赵力平婚后就到河北去参加土改工作,所以结婚几个月后,她才有时间和朱琦来到西柏波,与公公婆婆见了面。

在和公婆的相处过程中,赵力平打破了“高攀”的顾虑。她发现,公婆都是穷苦人出身,虽然当了领导,但是平易近人,不但对自己要求严,对他们这些小辈,更是一点都不放松。

三、走路慢也不能蹭公车

朱德和朱琦团聚后,除了要求朱琦一定要上战场杀敌报国,还要求他在日常生活中,一定不要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有一次,朱琦就因为“蹭公车”被父亲狠狠地数落了一顿。那天朱琦随父亲去看戏,一同去的还有很多领导。散场时朱琦看有好几辆公车,他和警卫员都熟悉,就代替一名警卫员站在一辆车的踏板上“顺”了回去。

朱德知道了这个情况后,觉得问题严重。他狠狠地把儿子教训了一顿。当时朱琦还有点委屈,觉得站在踏板上不算蹭车,父亲有嗲小题大做。可父亲斩钉截铁地告诉他:“你的身份不是警卫员,站在踏板上就是搞特殊化”。

缓了缓,朱德又说:“虽然你是我的儿子,但是一定要记住不搞特殊化,要做一个普通劳动者。”

父亲的话,朱琦牢牢记在心里。从此,朱琦再也没有因为违反规定受到父亲斥责。

解放后,朱琦和妻子都在天津工作,父亲朱德住在北京。由于孩子一直在爷爷奶奶那里抚养,所以,每到节假日,两口子都会去北京看孩子。

即使朱琦走路很慢,到父亲家耗费时间长,他也从来没让公车来接过自己。

朱德对儿子朱琦的严格要求,有时候自己都觉得“苛刻”。

朱琦还单身的时候,由于不会照顾自己,身上穿的衣服经常洗不出来颜色。

当时由于敌人的封锁,延安的生活物资极度匮乏。平时朱琦洗衣服也就是拿块木棒捶打衣服。一次他趁父亲不在时,偷偷用了父亲的肥皂,被朱德知道后,又毫不留情地批评了一顿。

过后,朱德回忆这件事的时候,也觉得对于儿子朱琦,自己的严格要求要多于关爱。

但对朱琦来说,他已经习惯了父亲的严厉。可他没想到,因为工作认真,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居然得到了父亲的夸赞。

四、坐上儿子开的火车

1948年,朱琦面临转业和留在部队两个选择。他这么多年一直从军,从心里是不想离开部队的,但他还是决定先征求父亲的意见。

朱德考虑良久,还是建议儿子转业到地方。他说:“我们马上要建设新中国了,需要很多技术人才,你还是转业到地方学习一下技术比较好。”

朱琦听从了父亲的话,从部队转业到了石家庄铁路局机务段。

可朱德接下来的安排却连妻子康克清都看不过去了。当时朱琦在部队已经是团级干部,即使分配到地方也应该做管理工作,再说他还身有残疾。

朱德却建议儿子从基础做起,他对朱琦说:“铁路局是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你从前没学过技术,还是先从基础学起吧。”

朱琦什么都没说,就按照父亲的吩咐,从铁路局的机车司炉干起,在三年中认真学习技术。

然后他又开始学习开火车,几年实践下来,朱琦已经成为一名合格的火车司机了。

这时的朱琦,已经从一名扛枪的战士成功蜕变为火车司机。后来,朱琦调到天津铁路局开始担任管理工作,可以不用亲自驾驶火车了。但他还是经常工作在一线,自己上岗开火车。

这时,朱琦和父亲的工作都很忙,除了节假日,一年也见不上几回面。他并不知道,自己的每一点进步,父亲都看在眼里。

一次朱德坐火车去北戴河,特意选了朱琦开的这班车。列车到天津换车头时,朱德让工作人员把朱琦叫过来。

当时的朱琦并不知道坐车的首长是父亲。他局促不安地穿着沾了一身煤灰的工作服,来到接待室。一眼就看到了父亲微笑的面孔。

看到全身黑乎乎的儿子,朱德反而非常开心。他坐在儿子身边,高兴地说:“好小子,不错啊!你还真学会了一门技术,学技术就对了,掌握技术才能做好管理。”

就这样,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下,朱琦兢兢业业地在铁路局工作了二十多年。这二十年中,他就像在抗日战场上一样,凡事冲锋在前,从没有偷过懒。

五、你们这样做不对啊

1972年,由于在战争中多次负伤,朱琦的身体底子一直不好。再加上工作的繁忙,朱琦被检查出了心脏病。

妻子赵力平心疼丈夫,催促丈夫请假去治疗一下。可朱琦根本不听,他告诉妻子,慢性病没什么大事,然后还是一头扎在了工作上。

1974年,朱琦心脏病越来越严重,实在支撑不住,才住进了医院。

朱德当时也正在生病,但是他惦记儿子的身体,隔段时间就要打电话问一下。

他不知道,朱琦住院治疗没多久就去世了。6月10日,朱琦的生命定格在58岁。

因为朱德当时的身体还很虚弱,所以康克清自作主张隐瞒了朱琦去世的消息。

可能是父子连心,朱德总想听到儿子的声音。因为他几次给儿子打电话,都是儿媳妇赵力平接的。

赵力平告诉公公,朱琦因为心脏病住院了,但是没什么大事,请公公放心。

直到朱琦去世10天后,朱德的身体好了一些,康克清才把儿媳和5个孙子孙女叫了过来。

看到儿媳领着孩子们过来,朱德心里已经有了预感。可当康克清告诉他儿子已经去世10天后,他的泪水还是忍不住掉了下来,半晌后才说:“我就这么一个儿子,你们这样做不对啊!”

康克清和朱德相伴几十年,很少看到朱德落泪。其实对她来说,朱琦就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她的心中又何尝不痛?

但为了安慰朱德,她什么都没说,只是紧紧地握住了朱德的手。

良久,在赵力平和5个孙儿的安慰下,朱德的情绪稳定下来,他拉着5个孩子的手说:“要记住你们的父亲,他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一番成绩,就是一个了不起的人。你们长大后,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像你们的父亲一样,记住咱们的家风。”

两年以后,无产阶革命家朱德同志去世了,享年90岁。

朱德同志的一生,是为人民奉献的一生。毛主席曾给了他最高的评价:“朱德同志是人民的光荣!”

在朱琦眼里,父亲是严父,也是慈父,更是自己一生的榜样。

在朱德眼里,儿子朱琦是一名革命者,也是一名抗日战士,更是新中国千万个建设者之一,终其一生,朱德都为自己的儿子感到自豪。

参考资料:

人民网《朱德的家风,不允许有特殊化思想》

党史博采《儿媳赵力平眼中的朱德总司令》

南溪历史文化丛书《革命家庭-北京铁路局处长朱琦》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朝夕网 » 儿子去世10天后,朱德才被告知死讯,沉默良久落泪:这样做不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