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朝夕网 » 洞鉴古今 » 历史上真实的刘备形象是什么样

历史上真实的刘备形象是什么样

刘备是伪君子吗?

在历史上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刘备一直都是个“仁君”的典范,但到了咱们今天这个时代,越来越多的人觉得刘备其实是个伪君子,甚至还创造了一些歇后语来讽刺他,比如“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

那历史上的刘备到底是个货真价实的仁人君子,还是个很会隐藏自己真面目的伪君子呢?

首先,刘备伪君子这个形象,是被小说《三国演义》坑了,更准确的说是被“毛本”《三国演义》坑了

今天最流行的《三国演义》版本,是清朝初年出版的,由毛纶、毛宗岗父子增补删减后版本,俗称“毛本”,或者是“通行本”。

尽管毛本《三国演义》相比于最早的嘉靖本《三国演义》可读性更高,但这也就意味着毛氏

父子魔改的比例也非常大

比如在嘉靖本中,像曹操这样的角色,他的人物形象是很立体的,会描写他好的一面。

比如曹操在“关云长千里独行”和“曹操乌巢烧粮草”等章节中,罗贯中都不吝溢美之词来表现曹操的仁德和大度,但这些内容在毛本中都被删掉了。

(“…此言曹公平生好处,为不杀玄德,不追关公也,因此可见得曹操有宽仁大德之心,可作中原之主。”——《三国志通俗演义》(嘉靖本)·关云长千里独行

“尽把私书火内焚,宽洪大度播恩深,曹公原有高光志,赢得山河付子孙。’此言曹公能捞笼天下之人,因而得天下也。”——《三国志通俗演义》(嘉靖本)·曹操乌巢烧粮草)

尤其是曹操第一次出场时嘉靖本用了一大段话来描写曹操的光辉形象:“为首闪出一个好英族,身长七尺,细眼长髯,胆量过人,机谋出众,笑齐桓、晋文无匡扶之才,论赵高、王莽少纵横之策,用兵仿佛孙吴,胸内熟谙韬略。”——《三国志通俗演义》(嘉靖本)·刘玄德斩寇立功

但毛本直接给删减成了三句话:“为首闪出一将,身长七尺,细眼长髯。”——《三国演义》(毛本)·第一回

同样,毛本对于刘备的描写则加了很多料,但这些料加的很巧妙。

比如刘备携民渡江的桥段,嘉靖本中刘备看到百姓的惨状“欲投江面死。左右扯住。”——《三国志通俗演义》(嘉靖本)·刘玄德败走江陵

而毛本这里写的是:“欲投江而死,左右急救止。”——《三国演义》(毛本)·第四十一回

加了一个“急”字,是想让读者觉得刘备当时是真想跳江,别人差点没拉住。

类似的桥段其实特别多,比如把刘备发怒的桥段改成普通感叹,把刘备感伤的桥段描写成大哭等等。

这类细小的改动如果只有一两处不会让读者有什么特殊的感觉,但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变的用力过猛,显得有点假。

比如刘备荆州兵败后,看着百姓的惨状,又想起被曹军冲散而生死不明的兄弟,这个时候突然感伤哭一下属于人之常情。但如果用“大哭”这个词,就会显得有点刻意。

虽然毛氏父子努力想表现刘备的正面形象,但这些改动恰恰把一些原本合理的剧情,变得有点假了。

所以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里评价毛本《三国演义》时就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另外,不管什么版本的《三国演义》里面都有像携民渡江、摔孩子、让徐州、让荆州、白帝托孤之类的桥段,会让人觉得很假。

那历史上真实的刘备形象是什么样呢?

那些看着很假的桥段真的发生过吗?

刘备到底是个真君子还是个伪君子呢?

首先,很多大家觉得很假的事,都是真实发生过的,但小说做了一定程度的夸张。

比如曹操打徐州的时候刘备去救援,这个事就是真的。

但并不是刘备自己要去救的,而是因为公孙瓒和陶谦的同盟关系而去救的。

陶谦和公孙瓒早先就是盟友了,曾经一起和袁绍作战。

(“袁术与绍有隙,术求援於公孙瓒,瓒使刘备屯高唐,单经屯平原,陶谦屯发干,以逼绍。”——《三国志》·卷一 陈寿(西晋))

曹操打徐州的时候,刘备已经投奔了公孙瓒,在公孙瓒手下大将田楷麾下领兵。

(“(刘备)往奔中郎将公孙瓒,瓒表为别部司马,使与青州刺史田楷以拒冀州牧袁绍。”——《三国志》·卷三十三 陈寿(西晋))

而陶谦求助的对象是田楷,刘备是跟着田楷去救援徐州的。

(“袁绍攻公孙瓒,先主与田楷东屯齐。曹公征徐州,徐州牧陶谦遣使告急於田楷,楷与先主俱救之。”——《三国志》·卷三十三 陈寿(西晋))

当时刘备也有点家底,手下有几千人,其中精兵一千多人,剩下的都是路上裹挟的饥民,另外还有点乌丸的骑兵。到了徐州后,陶谦又给了四千兵,刘备手里就有一万左右的兵力了。

(“时先主自有兵千馀人及幽州乌丸杂胡骑,又略得饥民数千人。既到,谦以丹杨兵四千益先主…”——《三国志》·卷三十三 陈寿(西晋))

陶谦让徐州,这也是真的。

为什么让,两个原因,一个是陶谦本质上属于“官员”而非“诸侯”,不存在父死子继的可能。就算不让给刘备,徐州牧也落不到他儿子手里。

另一个是刘备接任徐州牧算是一个各方势力都能接受的结果。首先曹操来徐州杀了很多人,所以徐州人不可能接受曹操;其次对于徐州本地人来说无论是袁绍还是袁术都太过强势了,刘备这种根基浅的来当领导徐州本地的世族更容易接受;再有以刘备和公孙瓒的关系而言,刘备接手徐州后和公孙瓒还会是盟友,如果换人就不一定了;最后刘备已经被陶谦表奏了豫州刺史,手底下又有万把来人,在徐州也确实做出过一些政绩,所以资格、水平、实力都够。

但三让徐州是没有的,不过刘备也确实让了一下。

(“谦死,竺率州人迎先主,先主未敢当。”——《三国志》·卷三十三 陈寿(西晋))

但这个推辞也在情理之中,换谁在刘备那个情境下突然有人让他来当省长,都得下意识的心头一颤,第一反应都会是拒绝。

只不过在小说里就被加工成了三让,让刘备的正常行为看起来就变的有点虚伪。

刘表让荆州这个事也是有记载的。

《英雄记》和《魏书》里都有说过刘表死前想把荆州托付给刘备,而刘备也确实推辞了。

(“英雄记曰:表病,上备领荆州刺史。魏书曰:表病笃,讬国於备,顾谓曰:我儿不才,而诸将并零落,我死之后,卿便摄荆州。备曰:‘诸子自贤,君其忧病。’或劝备宜从表言,备曰:‘此人待我厚,今从其言,人必以我为薄,所不忍也。’”——《三国志 裴松之注》·卷三十三 陈寿(西晋)/ 裴松之(南朝宋)/ 引《英雄记》王粲(东汉)、《魏书》王沈(三国))

虽然后世有学者比如裴松之认为这件事可能性不大,但这两本书的作者都是当时那个时代的人,而且还都不是刘备阵营的人,所以不是没可能。

再有携民渡江这个事也是真的,而且不像很多人黑的那样是裹挟民众逃跑。

这段故事就记载在《三国志》的原文里,刘备南逃时路过襄阳,诸葛亮就劝刘备攻打襄阳,这样就可以占据荆州,刘备拒绝了。但在城下质问刘琮为什么投降,而且还不告诉他,刘琮也不敢应答。这个时候刘琮手下就有人跑去投奔刘备了,整个荆州的人也陆续跑来找刘备,到了当阳的时候汇集了十多万人。并不是裹挟,是主动来投奔的。

(“过襄阳,诸葛亮说先主攻琮,荆州可有。先主曰:‘吾不忍也。’乃驻马呼琮,琮惧不能起。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比到当阳,众十馀万…”——《三国志 裴松之注》·卷三十三 陈寿(西晋))

民众拖慢了行军速度,但刘备不忍心抛下他们独自逃跑,这个也在《三国志》里有记载。

(“…日行十馀里…或谓先主曰:‘宜速行保江陵,今虽拥大众,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先主曰:‘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三国志 裴松之注》·卷三十三 陈寿(西晋))

但这没什么好黑的呀,老人家曾经说过“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这不和刘备的行为是一个意思吗。

至于刘备为什么不打刘琮夺荆州,《汉魏春秋》(孔衍著)里给过一个解释,说当手下建议刘备劫持刘琮并裹挟荆州的一众官员南逃,但刘备却拒绝了,理由是刘表死的时候曾经对他托孤,他不能做对不起刘表的事。

(…乃呼部曲议。或劝备劫将琮及荆州吏士径南到江陵,备答曰:‘刘荆州临亡讬我以孤遗,背信自济,吾所不为,死何面目以见刘荆州乎!’——《三国志 裴松之注》·卷三十三 陈寿(西晋)/ 裴松之(南朝宋)/ 引《汉魏春秋》孔衍(西晋))

再加上可能也觉得自己未必守得住,就没有干这事。其实都是人之常情。

只不过小说里加了个投江和摔孩子的桥段,就会把原本合乎逻辑的事表现的有点假。

白帝城托孤也确实发生过。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三国志》·卷三十五 陈寿(西晋)

刘备托孤的时候对诸葛亮说的。

这个一直以来争议非常大,到底是真心还是试探呢?

我觉得不可能是试探,因为没必要。

如果曹睿和司马懿之间发生同样的对话,那就不会发生高平陵之变了吗?

刘备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所以这种托付更多的是一种无奈。

我们如果把自己带入到刘备那个情境中,然后用白话说一遍,这个逻辑就很好理解了。

“老哥我一辈子都想着匡扶汉室,但夷陵一败精锐尽丧,自感无力回天。我死之后小诸你替我接着干,能恢复汉室固然是好,要实在不行也别勉强,我知道你有本事,你领着兄弟们保住西川,这样既能给兄弟们个好归宿,也能保住我家一条血脉。”

没什么好阴谋论的。

综上所述,刘备所谓“伪君子”的形象,完全是小说用力过猛造成的负面效果。

很多我们看《三国演义》中感觉不太合理的桥段,其实都是小说夸张后的结果,大多数桥段如果不做刻意夸张,逻辑是完全讲得通的。

另外刘备到底是不是仁君,我的答案是肯定的。

相比于孙、曹两家,刘备集团的政治环境非常温和,不像他们动不动就“夷三族”。

除了杨仪杀魏延,蜀汉别说夷三族,连连坐这种事都很少有。

比如糜芳,不但投敌还间接害死了关羽,刘备就没有牵连糜竺。

又比如黄权,被迫投魏,曹丕还扒拉事儿,说刘备把你全家都杀了,黄权根本不信,我皇叔不是那样的人。结果刘备真没动过他家人,他儿子黄崇最后还为蜀汉战死。

所以刘备并不像小说里那样是个“圣母”,但他也不是什么伪君子。

很多人并不是想不明白这个道理,只不过他们更喜欢混乱。

这让我想起看《行尸走肉》的时候,很多人都在说肖恩比瑞克更适合做领袖。

我的确认同,在没有秩序的环境中,心黑手狠的人活下去的几率更高。

但如果我不是个心黑手狠的人,我更愿意选择和瑞克做队友。因为我知道他什么时候都不会抛弃我,而肖恩的队友说不好什么时候就被他在大腿上来一枪去喂了丧尸。

而且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而言,重建秩序才是最想看到的,瑞克在做的事就是重建秩序,而其他那些被吹捧的狠人,都是在维持混乱。

同理,如果穿越回三国,我也更愿意和刘备做队友。

尽管我知道那种理想主义会注定失败。

但我也同样知道,如果哪天真的爆发丧尸,我会马上离那些觉得刘备是伪君子的人远一点。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朝夕网 » 历史上真实的刘备形象是什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