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朝夕网 » 洞鉴古今 » 孟子战国时期,孟子提出自己的政治理想:五亩多厉害了

孟子战国时期,孟子提出自己的政治理想:五亩多厉害了

根据学者统计,汉朝时期农民耕作的亩产量已经达到了一百四十到一百五十斤之间。比如工业革命大国英国,到了十二三世纪的时候,他们的亩产量才达到九十七斤,连一百斤都不到。可即便是这样,底层劳动人民被饥荒包裹和折磨,却一直都是常态。虽然一直以来,农业耕作技术和亩产量一直都在提升,这两种速度一均衡,仍然无法改变底层人民一直处于半饥半饱的状态。

孟子

战国时期,孟子提出自己的政治理想:“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在如今的我们看来,这是很基本的生活条件,然而对于古代人来讲,这是“能想到最幸福的事儿”了,是完全理想化的愿望。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小农经济是占据主导的,“男耕女织”是家家户户习以为常的生活状态。从战国后期开始,人们就已经掌握了精耕细作的基本技术,能够通过耕作的方式自给自足。

正所谓:“民以食为天。”农业发展是食物供给的直接来源,只有亩产量足够高、食物足够多,百姓们的吃食才能有更多选择。根据学者统计,汉朝时期农民耕作的亩产量已经达到了一百四十到一百五十斤之间。虽然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来看,这个小小的数字并不那么起眼,然而通过与世界其他国家亩产量的对比,就知道这有多厉害了。

比如工业革命大国英国,到了十二三世纪的时候,他们的亩产量才达到九十七斤,连一百斤都不到。而我们中国古代,在汉朝(公元前202-公元220年)的时候,亩产量就已经远远领先他们了。更别提随着朝代的更替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农学家总结出经验和技术,农业耕作也在不断进步古代,亩产量也在随之不断提升。

可即便是这样,底层劳动人民被饥荒包裹和折磨,却一直都是常态。那么,这又是为何呢?

01 劳动阶层,人口压力大

对于底层劳动人民来讲,他们有一个“公认”的意识,就是扩大生育。

在他们看来,一个家庭里,多生一个孩子,就是多一个劳动力,多一个能“干活”的,也就能为这个卑微艰苦的家庭,多挣一分生存的希望。

而且古代人生孩子就像在“赌博”,每个孩子都是“鲤鱼跳龙门”的候选人,他们希望出身寒门的孩子能够长大考取功名、光耀门楣,一个孩子如果有了出息,那么一家人都能鸡犬升天,跟着享受荣华富贵。

这种“公认”的想法,在长时间的维持下,就直接造成了一个后果:人口剧增。这一点从人均占有耕地面积这一条数据上就可以看得出来。根据历史学家统计研究,北宋以前的人均占有耕地面积是十亩左右,北宋之后下降到十亩以下;到了19世纪下半叶,人均占有的耕地面积已经不到三亩。

正是由于封建社会这么多年来,劳动人民都想着,多生个孩子就能多一份劳动力,但多一份劳动力的同时,也多了一张嘴。虽然一直以来,农业耕作技术和亩产量一直都在提升,这两种速度一均衡,仍然无法改变底层人民一直处于半饥半饱的状态。

孟子战国时期,孟子提出自己的政治理想:五亩多厉害了

02 无法控制的灾荒

灾荒,可以说是影响古代人们生活最严重、也是最不可控的主要因素。

封建社会占主导的自然经济,虽然可以自给自足,但前期条件是风调雨顺。假如出现一次灾荒,就很容易直接导致颗粒无收,百姓们动辄饿死,满城灾民流民漂泊没有定所。

然而,在古代灾荒却又是很常见的,而灾荒中最常见的又是旱涝灾害。根据史料记载,从公元前206年到公元1949年之间,总共出现了一千零五十六次旱灾和一千零二十九次涝灾的记录,可见旱涝灾害的频繁程度。即便是古代劳动人民非常辛苦勤劳,耕作技术先进,亩产量很高,一旦遇到了旱灾或涝灾,那就是非常“要命”的事儿,不仅上缴不上赋税,而且一家老小都没有吃食,面临的就是饿死的危机。

旱灾

除了旱涝灾害之外,还有常见的蝗灾。一片蝗虫过境,一大片庄稼地的粮食都变秃了,一粒也不剩。假如遇到了大蝗灾,那对粮食的损失程度,或许并不亚于旱涝灾害所带来的的影响。

如果自然灾害波及的范围很广,那就牵扯到一个国家这一年的收成问题,一场猝不及防的自然灾害,说不定就让全国上下的老百姓们一年都“白忙活”。而且稀少的粮食要上供给国家,皇亲贵族、高官权贵从不会饿着肚子,那被大幅饿死或成为灾民的,也只能是底层劳动人民了。

03 官僚体系的盘剥

自古以来,底层人民的受苦受罪,都和封建官僚的腐败和盘剥脱不开关系。同样在这里,封建社会底层人民一直饱受饥荒的折磨,官僚体系的盘剥也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

每年各种各样的税赋,无形之中加重了人们的负担。或许一开始,自给自足条件下百姓们耕作所得的收成,是足以养活一家人的,可是却因为统治者要征收各种徭役赋税,不得不从让自家人活命的粮食拿出“大头”来上缴国家。遇到开明的统治者还好,会采取开明的政策,轻徭薄税,让百姓们有口喘息的空间。如果遇到不顾百姓死活的昏君,那受苦受罪的就是最底层的老百姓。

最重要的是,由于封建官僚体系越来越庞大古代,各种官职的俸禄、宫廷奢侈的吃穿用度、后宫妃子的日常花销,每天都是一笔巨大的花销。而这些花销的来源,无疑都是底层人民来承担,以他们用辛苦汗水所耕种出来的粮食来承担,以他们被榨干的每一份劳动力来承担。

比如史料所记载的:“皇后日用所需,钞十万锭,币帛五万匹,绵五千斤。”而且她们没事干还喜欢做佛事,做佛事需要“面四十三万九千五百斤、油七万九千斤、酥油二万一千八百七十斤、蜜二万七千三百斤”,每一斤都是百姓被榨干的血汗。

由于一些朝代官僚系统繁琐冗杂,无形中又加大了官僚体系的架构,加重了“养官”的俸禄支出。只这些还不算,每个朝代还有许多腐败贪污的官吏,他们以各种手段来盘剥压榨劳动人民,那些底层人民连养活自己的粮食都不得以交出去了,所以大多都在半饥半饱的状态下苦苦挣扎,更严重的只能被迫沦为饥荒中的“难民”。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朝夕网 » 孟子战国时期,孟子提出自己的政治理想:五亩多厉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