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朝夕网 » 洞鉴古今 » 中国古代十大避讳制度,有你认识的吗?!

中国古代十大避讳制度,有你认识的吗?!

避讳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大特色。避讳,起源于周朝末期,以后经过各朝代不断修改完善,最终形成一整套完整而不近人情的制度。避讳制度,大概可以分为家讳、宪讳、圣讳、国讳四种。以上说的是家讳和宪讳避讳的事儿。实际上,在家讳、宪讳、圣讳和国讳四种避讳中,最严苛的算是国讳了,国讳最严苛的就是对皇帝老子的避讳了。避讳制度,在我国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至少实行了两千八百年,严重束缚了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发展。

避讳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大特色。

避讳,起源于周朝末期,以后经过各朝代不断修改完善,最终形成一整套完整而不近人情的制度。

避讳制度,大概可以分为家讳、宪讳、圣讳、国讳四种。家讳,就是避讳直呼或书写父亲以及祖上的名字中的字;宪讳,就是避讳下级官员和百姓直呼或书写上级官员名字中的字;圣讳,就是避讳直呼或书写圣人(孔子、孟子、关公)名字中的字;国讳,就是避讳直呼或书写皇帝、皇后以及王爷名字中的字。倘若违犯避讳,后果严重,常常不为世人谅解。

李贺

唐朝有个人名叫李贺,十几岁诗就写的极好,人们把他称“诗鬼”,把他和李白、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就是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却在他有生之年几乎整日郁郁寡欢,其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因为他的父亲名叫“晋肃”,名字中的“晋”字和进士的“进”谐音,因而他不能参加进士科举,最终37岁就在不得志中离世了。

中国古代十大避讳制度,有你认识的吗?!

北宋有个人名叫田登。他做州官后,避讳人说名“登”字,违犯禁令就要被他狠狠的打一次,手下的吏卒多被他打过。上元节到了,按照惯例州里得布告百姓,放灯三天,让百姓观看。然而古代,放灯的“灯”字和“登”为谐音,布告怎么写呀!吏人思来想去,终于贴出了布告:“本州依例放火三天。”百姓看了布告莫名其妙,就有人说,这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放灯布告

以上说的是家讳和宪讳避讳的事儿。

实际上,在家讳、宪讳、圣讳和国讳四种避讳中,最严苛的算是国讳了,国讳最严苛的就是对皇帝老子的避讳了。新的皇帝上任,一般全国都要改一次地名、人名、动物名、工具名,甚至用词等中与皇帝名字相关的字、谐音都要改。例如,广东梅州,原名敬州,宋太祖赵匡胤登基,封祖父赵敬为宋翼祖,敬州的“敬”犯讳,只得改名梅州;农历正月的“正”,因和秦始皇嬴政的“政”为谐音,只得改正月为“端月”;鲤鱼的“鲤”,因和唐朝皇帝的姓“李”同音,只得改鲤鱼为“赤鲟公”。

犯了国讳,可不是一件小事,轻者要进牢子古代,重者要杀头。清朝乾隆年间,江西新昌(今宜丰)人王锡候,中举后历经17年呕心沥血,编写了一册名叫《字贯》的工具书,约有四万六千多字。书成之后,他的仇家告发他有“大逆不道”之罪。乾隆看过书之后,颇然发怒,认为书中“将圣祖、世宗庙讳及朕名悉数干列”,这是“大不敬”,而且有诋毁、中伤圣祖、世宗之嫌,应为特大逆案会审。最终,王锡侯被处死刑,家人也被牵连受难。

避讳制度,在我国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至少实行了两千八百年,严重束缚了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朝夕网 » 中国古代十大避讳制度,有你认识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