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朝夕网 » 生财有道 » 回读《经济学》(第二十九章:失业与总供给的基础)

回读《经济学》(第二十九章:失业与总供给的基础)

图29-4按上述原则,将美国的人口进行了分类——就业者、失业者、非劳动力。现在,我们转而对失业进行经济学分析。在现行工资率下,自愿失业者可能更偏好闲暇或其他活动,而不是工作。当劳动市场或者宏观经济运行不灵时,合格的劳动力在现行工资率下找不到

全篇近15000字,文末附本章总结。

第二十九章

失业与总供给的基础

摘:

进城的途中务必与人为善,因为回家的路上你可能会遇上他们。

—威尔逊·米茨纳

市场经济持续的特征之一就是会伴有经济衰退。在衰退时期,就业和产出下降而失业却增加。 二战以后的大部分时间里, 美国都阻止了持久而严重的经济衰退的发生。然而, 即使所发生的是很温和的经济衰退, 失业 也还是会增加, 而且收入同样会急剧地减少。

有时,且经常毫无预兆,一些国家就遭遇到严重的经济衰退,甚或是长达十多年的经济大箫条,其间的高失业率则往往要持续好几年,甚至长达十多年。上个世纪30 年代,美国就曾经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其失业率在十年间曾经持续高于10%。

2007年,世界上一个最富裕的经济体陷入了经济衰退;到2008-2009年时,境况更是急转直下。在2007-2009年的这段时期,由于房地产泡沫破灭、银行破产倒闭,人们对经济失去了信心,投资萎缩,并出现流动性陷阱和失业率迅速攀升。尽管较好地理解宏观经济学能够使大多数国家采取一系列有力的举措应对经济周期波动,但是,让产出和就业迅速地走出哀退阴影的希望却还是很渺茫。

本章讨论宏观经济学中的失业问题。首先是分析总供给的基础反补贴后福利变动画图分析,讨论总需求相对于潜在产出增长缓慢这种情况为什么会导致失业的增加。然后我们讨论应对失业的主要政策问题。

总供给的基础

前面东节主要阐述的是总需求和经济增长问题。 这一部分主要讨论总供给的决定因素。 短期内,通货膨胀的性质和政府反周期政策的有效性都依赖于总需求;而在 10 年或更长的时期内,经济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却都与总供给的增长紧密相关。

区分短期总供给与长期总供给,对于现代宏观经济学十分重要。在短期,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相互作用决定了商业周期的波动、通货膨胀、失业、衰退和繁荣。但在长期,潜在产出的增长则决定着总供给的变动,这里的总供给解释的是产出及生活水平的变动趋势。

不妨首先归纳一下有关理论的要点:

总供给(aggregate supply)描述的是经济中生产方的行为。 其他条件不变时,我们可以通过每一价格水平及其所对应的国民产出来确立一条总供给曲线 (aggregate supply curve),也即AS曲线。

在分析总供给时,我们将重点区分长期总供给和短期总供给。短期考察的是几个月到几年的时间内的经济行为。这将涉及短期总供给表(short-run aggregate supply schedule)。在短期内,价格和工资是不可变要素。因而,随着商品与服务产出社的增加,价格也相应升高。这会体现为一条向上倾斜的AS曲线。

长期则与经济增长相关,在长期内,大多数经济周期的相关要素的影响势必减弱。这里的长期指的是几年甚或几十年。在长期内,价格和工资可完全灵活变动。产出由潜在产出水平决定,与价格水平无关。基于长期总供给表(long-run aggregate supply schedule)我们可以画出一条垂直的总供给曲线。

本节就将讨论这几个基本问题。

总供给的决定因素

总供给基本取决于两组截然不同的因素:潜在产出和投入成本。让我们对它们的影响分别加以考查。

潜在产出

理解总供给的一个关键概念是潜在产出,或叫潜在GDP。潜在产出(potential output) 是在不会引致或增大通货膨胀压力的条件下经济所能够持续生产的最大产量。

从长期看,总供给主要取决于潜在产出。因此,长期AS曲线是由影响经济长期增长的因素决定的,包括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资本和自然资源的供给,技术水平,等等。

宏观经济学家通常使用下列潜在产出定义:

【潜在GDP 是可持续的最大的国民产出水平。如果排除掉经济周期的影响,所能得到的产出水平即为潜在的GDP。为便于操作,我们将潜在GDP定义为在失业率处于非加速通货膨胀的失业率(nonaccelerating inflation rate of unemployment, NAIRU)的基准水平时,一国经济的生产能力。】

潜在产出是一个不断增长着的目标。当经济增长时,潜在产出随之上升,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如表29-1,将总供给的主要决定因素分为影响潜在产出的因素和影响生产成本的因素。通过对经济增长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潜在产出增长的基本决定因素是投入的增加和技术的进步。

潜在产出并不是最大产出

关于潜在产出,我们必须强调一点:潜在产出是可持续的最大产出,而未必就是经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出。在短期内,实际产出水平很可能会高于潜在产出水平。工厂和工人可能在一段时期内加班,但在潜在产出水平之上的生产并不是持续的生产。如果实际产出长期高于潜在产出,则失业率会随之下降,通货膨胀会升温,工厂会在高强度下运转,工人和企业都急于获取更高的工资和利润。

这就像一个运动员在参加马拉松比赛。潜在产出好比最高速度。在这一速度下,运动员不会因过度劳累而退出比赛。显然,短期内运动员的跑步速度可以高于可持续的速度,正如 20 世纪 90 年代美国经济的增长就曾高于其潜在的增长水平一样。但是在整个过程中,实际产出只能以最快的可持续速度增长,这种可持续产出的速度就是我们所说的潜在产出。

投入成本

潜在产出增加将导致总供给增加,这并不奇怪。不过AS成本的影响却并不明显。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可以发现,短期总供给还是受到生产成本的影响的。

这个结论背后的经济学直觉是:在短期,厂商的某些生产成本是固定的。比如,考虑一个航空公司,其租赁合约是长期的,劳动合同也是跨若干年度的。如果搭机旅行的需求增加,那么航空公司增加航班和提高机票价格将是有利可图的。也就是说,短期需求的增加将使得价格和产出同时增加。

同时我们也将发现,生产成本的变化也会影响短期 总供给。比如,考虑本世纪初期曾发生的事,石油价格 急剧上涨致使飞机燃料价格上升,而航空公司短期内无法充分调整他们的运营航班和机票价格,从而不能完全抵消成本上升的影响。这样,这些航空公司的亏损额达到新高。他们因此缩减航班,减少航线,减少食物供应等服务,并闲置了许多飞机。这个例子表明了投入成本是如何影响供给行为的。

表29-1显示的是影响总供给的一些成本因素。在这些例子中,降低成本都使AS增加了,即AS曲线向下移动。

AS移动我们可以用图29-1来说明潜在产出和成本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a) 图说明,当潜在产出增加而生产成本保持不变时,总供给曲线向外移动,由AS移到AS'。如果生产成本增加而潜在产出不变,那么曲线AS将垂直上移到AS”, 如图29-1 (b)所示。

图29-2显示的是现实中AS曲线的移动。这两条曲线是根据两个不同年份(即经济衰退的1982年和经济高峰期的2000年)的经验数据估计值绘制的。两条垂直线分别表示这两年的潜在产出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实际潜在产出在这段时期内增长了大约72%。

由图可见,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AS曲线向外向上 移动。向外移动是因为潜在产出的增加,而潜在产出的增加是由于劳动力和资本存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进步。向上移动是因为生产成本的增加,比如工资、石油价格以及其他生产成本的上升。当成本上升与潜在产出增加一起发挥作用时,总供给曲线就发生如图29-2所示的移动。

短期总供给和长期总供给

总需求的变动如何影响产出和就业呢?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看是短期(适用于经济周期)还是长期(适于比较各国在较长时期内的变化,或是国家之间的比较)。这两种方法都将分别在图29-3中得到说明。

向上倾斜的短期总供给曲线属于凯恩斯宏观经济学(Keynesian macroeconomics)的分析范畴。在这种情况下,总需求的变化对于产出具有重大影响。也就是说,如果货币紧缩或消费者支出下降从而引起总需求下降,那么,产出减少和价格降低就会出现。在曲线上表现为AS曲线向上倾斜;AD曲线的下降会同时引起价格和产出的下降。

对长期的分析(有时也称为古典宏观经济学)认为 AD的变动会影响价格,但是对实际产出却没有影响。在长期,价格和工资会针对总需求的变动做出充分的调整。古典或长期的AS曲线是垂直的,因此,总需求的变化不会影响产出。

这两种方法不同的原因可以归结如下:图29-3 (a)中的短期AS曲线表明当总需求变化时,厂商情愿增加它们的产出。显然,这就要求经济中必须存在闲置资源。但是产出不可能无限度地扩张。随着产出的增加,会出现劳动力短缺,工厂的运转接近其生产能力极限,工资和价格开始以更快的速度上涨。大部分对总需求增加所做出的反应都是以提高价格的形式出现,只有一小部分是以增加产出的形式出现。

由图29-3(b)可见,在长期中,也即在工资和价格 有足够时间做了相应的充分调整之后,总供给所发生的情况。当所有的调整完成之后,长期的AS曲线将会变成垂直的,或者说是古典的。在长期情况下,产出的供给水平并不取决于总需求。

粘性工资和价格以及向上倾斜的AS曲线

经济学家普遍认为,AS曲线在短期是向上倾斜的,换言之,产出和价格都会对需求的变动作出反应。很难提出一个完整的理论来说明这种关系,而且在所有经济学领域里,关于总供给的争论也是最激烈的。在此我们将引入一个重要且经得起长期检验的理论,即关于粘性工资和价格的理论。如果你听到过其他的理论,当然也不用感到惊奇。

问题是为什么在短期内当总需求增加时,厂商既提高价格又增加产出,而长期内需求的增加却主要导致价 格变化?这个问题的答案关键在于现代市场经济中工资和价格的行为方式。在短期内,企业成本的某些要素是 缺乏弹性的或粘性的。由于这种粘性的存在,厂商在较高的总需求水平下增加产出是有利可图的。

比如,假设战时紧急情况导致国防支出增加。厂商知道,在短期内以货币形式所表示的许多生产成本都是固定不变的,诸如工人每小时工资为15美元,租金为每月1 500美元, 等等。在需求增加时企业通常都会既提高产品价格又增加产量。这种价格与产出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可以从图 29-3 (a)中向上倾斜的AS曲线看到。

我们一再提到成本是“粘性的”或“缺乏弹性的”。有没有例子呢?最典型的例子是工资。以参加工会的工人为例,他们的工资通常都是依据长期工会合同支付,而该合同早已规定了按美元计价的工资率。在劳动协议有效期内,企业所面对的以货币数量表示的工资率在很大程度上是固定的。甚至对非工会成员的工人来说,一年之内工资上升多于一次的情况也非常罕见。而货币工资或薪水实际上被削减的情况就更不寻常,除非企业确实面临着破产的威胁。

其他的价格和成本在短期内也具有类似的粘性。当企业租借一座房子时,租借合同通常要持续1年或1年以上,租金通常也是以货币形式确定下来。此外,企业通常还会与它们的供应商签订合同,以确定所要支付的原料和零部件的价格。

将所有这些情况放在一起反补贴后福利变动画图分析,你就会看到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短期内工资和价格的粘性是怎样形成的。

在长期内,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呢?缺乏弹性的或粘性的成本要素(工资合同、租赁协议、受管制的价格等),最终都会变为无粘性的或可协商的。厂商不可能永远因为劳资协议中固定的工资率而获得好处。工人也很快就会发现价格已经上升,并坚持要求增加补偿性工资。最终,所有的成本都将随着较高的产出价格而调高。在价格总水平因需求增加而上升x%之后,货币工资、租金、受管制的价格以及其他成本最终也会做出上浮约x%的反应。

一旦成本上调幅度赶上了价格上涨幅度,厂商就不再能够因总需求的上升而获利。长期中,当所有成本要素都做了充分的调整之后,厂商所面对的价格成本比率与需求变化之前是相同的。这时,将不存在任何刺激性增加产出的因素。因此,我们说AS曲线是垂直的,这意味着供给的产出并不取决于价格和成本水平。

由于时间长度不同,总供给也会不同。在短期内,由于工资和价格不可变,使得厂商对需求上升所做出的 反应是既增加产出又提高价格。在长期内,成本可以充分调整,因而企业对需求增加所做出的大部分或全部反应,都是以价格上涨的形式出现。短期AS曲线是向上倾斜的,而长期AS曲线是垂直的。这是因为,只要时间充足,所有的价格和成本都会做出充分调整。

失业

在2007年开始的经济衰退期间,美国的失业人数增加了四百多万。到2008年底,失业人数总计达到一千一百万,其中一半是“工作失败者”,即非自愿失业的人。而在此之前,如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或20世纪80年代初期,失业率上升得更多,1 933年更是创纪录地达到了25%。

市场经济中非自愿失业的出现带来了很多的重要问题:在存在大量有用的工作需要人去完成的时候,为什么还会有成百万的人失业呢?市场机制有何种缺陷,致使这么多渴望工作的人闲在家中?或者,高失业率是否来源于事实上会降低工作激励的政府计划(比如失业保险),抑或是由于市场经济的自身的缺陷?本节余下部分将研究失业的含义并回答这些重要问题。

失业统计

失业率的变动是每月的头条新闻。可以回头看一下图29-3所介绍的长期趋势。这些数字后面隐藏着什么呢?失业和劳动力的统计数据是由国家收集的综合经济数据,这些统计都经过了精心的设计。有关机构采用的是一种所谓的人口调查随机抽样法来收栠每月数据。他们每月走访6万个家庭,了解这些被访者最近的就业情况。

调查将16岁及以上的人口分为以下四个组群:

就业者。这些人正从事有报酬的工作,因病、因假或因罢工而缺勤者也算就业。

失业者。如果一个人没有工作,而且在那以前的4 周里都曾在主动地寻找工作并随时可以应雇上岗,那么就可以将其划归为失业人口。需要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划分为失业人口,不仅仅意味着这个人是没有工作的,而且还意味他是在采取措施寻找工作。

非劳动力。成年人口的34%属于非劳动力。这部分人有的在操持家务,有的已经退休,有的身体不佳不能工作,还有的没有去寻找工作。

劳动力。就业的和失业的人口都包括在劳动力中。

图29-4按上述原则,将美国的人口进行了分类——就业者、失业者、非劳动力。(本章后的问题6可用于检测学生对此问题的理解程度。)

官方对劳动力的定义如下:

【有工作的人是就业者;没有工作而在寻找工作的人则是失业者;没有工作但不找工作的人, 不属于劳动力。失业率 (unemployment rate) 是失业人口占总劳动力人口的比率。】

失业的影响

高失业率不仅是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个社会问题。之所以是经济问题,是因为它意味着要浪费有价值的资源。之所以又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是因为它会使失业人员面对收入减少的困境而痛苦挣扎。在高失业率时期,经济上的贫困令人无法承受,影响着人们的情绪和家庭生活。

经济影响

当失业率上升时,经济实际上是在扔掉那些本可由 失业工人生产的商品和服务。

高失业到底会造成多少浪费呢?经济衰退的机会成本有多大?表 29-2 计算了在最近半个世纪中的三个高失业时期,实际产出相对潜在 GDP 的减少量。最大的经济损失发生在大萧条时期,而20 世纪 70 年代和 80 年代的石油危机与通货膨胀也使产出的损失超过1万亿美元。

高失业时期的经济损失是现代经济中有据可查的最大浪费。它们比微观经济中由于垄断而引起的无效率或关税和配额所引起的浪费都要大许多倍。

社会影响

失业的经济成本显然相当之大,但长时间待续非自愿失业给人们所造成的精神损失,却无法用一个确定的美元数额来充分地加以表达。事实一再证明,失业会给人们酿成种种悲剧。 下面一段文字描述了大萧条时期在旧金山找工作的难度:

早上5点我从床上爬起来,赶到港口区。在炼糖厂的大门外面,上千人正在等待。可你很清楚,一共只有三四份工作。一个家伙带着两个小警察走了出来:“我需要两个看牛群的, 两个能钻洞的。”于是,一千多人就像一群阿拉斯加野狗一样拼命地冲进去,可仅仅只有4个人可以抢到工作。

我们还可以看看下面一位失业的建筑工人的回忆录:

我申请去盖屋顶,可他们不需要我。因为已经有人为他们工作五六年了,没有那么多的工作岗位。大部分工作都要求受聘者有过高等教育背景。我可以做任何工作,从清洗汽车到任何其他事情。

可是,你成天干什么呢?回到家里坐着,变得垂头丧气。家里每一个人也都变得有些紧张和不安。他们开始为一些蠢事而互相争吵,因为每个人都成天被囚禁在那个空间里,整个家庭气氛被破坏了。

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在规模缩小的公司,像许多高薪的经理、专业人士和白领阶层所了解的,失业不仅限于非技术工人。听听一个在1988年失去工作,而且到1992年仍然没有找到固定工作的中年公司经理的故事吧:

我是一个失败者,不能在现代经济的竞争中保持领先……我决定去寻找工作,但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衰退似乎就没有尽头。被拒绝过那么多次,以至于你不得不开始怀疑起你自身的价值。

奥肯法则

衰退恶果中带来最大伤害的是随之而来的失业率上升。产出下降时,厂商需要的劳动投入减少,于是一部分有工作的人被解雇,而工厂又不雇佣新工人。我们知道,在商业周期之中,失业率与产出之间存在着反向变动的关系。这种变动关系最早为阿瑟·奥肯所发现,这就是著名的奥肯法则。

【奥肯法则(Okun's Law) 指出,相对于潜在GDP, GDP每下降2个百分点,失业率就大约会上升1个百分点。】

这意味着,如果初期GDP是潜在GDP的100%,然后下降到潜在GDP的98%,失业率就会上升1个百分点,即由初期的6%上升到7%。图29-5显示了一段时期内,产出和失业是如何相互关联的。

我们选择20世纪90年代的产出和就业趋势来解释奥肯法则。在1991年经济衰退的低谷期,失业率上升到7%,而实际GDP估计低于潜在产出3个百分点。在接下来的8年时间中,实际产出增长比潜在产出增长高5个百分点,因此在1999年,实际GDP估计高于潜在产出2个百分点。根据奥肯法则,失业率应该下降2.5个百分点(5/2),即下降到4.5% (7-2.5)。事实上,1999年的失业率为4.25%——一个非常准确的预测。这个例子说明,奥肯法则可以用来说明失业率变化与实际产出增长之间的关系。

奥肯法则的一个重要结论是实际GDP必须保持与潜在GDP同样快的增长,以防止失业率的上升。也即,GDP必须不断增长才能保证失业率停留在原地。如果你想让失业率下降,实际GDP的增长必须快于潜在GDP的增长。

奥肯法则揭示了产出市场和劳动市场之间极为重要的联系。它描述了实际GDP的短期变动与失业率变动的联系。

失业在经济学上的解释

失业原因从表面上看很清楚:过多的劳动力角逐过少的工作岗位,但这个简单的现象令经济学家们困惑了60年。经验表明, 价格的上升或下降将会出清竞争市场。在市场出清的价格水平上,卖者所愿意卖的正是买者所愿意买的。但是,当许多医院招不到护士时,当成千上万的煤矿工人虽愿接受现行工资却找不到一个工作时,劳动市场的运行就受阻了。劳动市场不灵的类似征兆,在所有的市场经济中都能发现。

现在,我们转而对失业进行经济学分析。与研究其他经济现象时一样,我们当然希望能理解失业的原因。能否理解为什么在同一个经济周期内失业率竟会如此不同,为什么一些群体的失业率要会比其他群体高?我们将会发现,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在于劳动市场的种种不完善,还在于个人寻找工作的积极性。

均衡失业

我们从供给和需求的角度着手分析失业。首先, 我们考虑均衡失业。当人们跳槽或者离开劳动大军,也即自愿失业之时,均衡失业(equilibrium unemployment)就会出现。这有时也称作摩擦性失业,因为人们不可能在辞职以后立即找到另一份工作。比如,某个在汉堡店前台工作的人可能觉得工资太低,或者工作时间不太方便,于是辞职去找更好的工作。又如, 一些人在离开学校以后可能不想立即开始第一份工作;一个刚生孩子的人可能会休三个月产假。这些人在权衡了自己对收入、工作性质、闲暇以及家庭责任等各种偏好之后,都选择了失业。

这样的失业就是均衡的, 因为厂商和工人都在遵循自己的供给和需求表行事。在现有工资率和工作条件下,所有想要工作的人都得到了工作, 而所有厂商在现有薪酬下也都雇到了所需要的工人,此时市场出清。当人们偏好生存状态、不偏好工作赚钱进而选择失业时, 一些经济学家就将这些人定义为自愿失业人口。

图29-6 (a) 中显示了均衡失业的情形,工人的劳动供给曲线为SS。图29-6 (a) 描述的是竞争性的供给和需求的一般情况,市场均衡点在E点,工资水平为W.。在竞争性的、市场出清的均衡水平,厂商愿意雇佣接受市场工资水平的合格工人,雇佣的数量由AE线代表。

然而,尽管市场达到均衡,仍有一些人虽然愿意工作,却要求有较高的工资。线段EF表示的这部分工人不愿在现行的市场工资率下工作,所以他们是失业人口。但这是均衡失业, 因为他们是在给定市场工资率下,选择了不工作。

均衡失业的存在很容易令人产生一种误解:不同的 人在寻找工作或尝试各种不同的工作时,失业是他们在 那种情况下的一种有效率的(选择)结果。在现行工资率下,自愿失业者可能更偏好闲暇或其他活动,而不是工作。他们可能属于摩擦性失业,也可能正在寻找第一份工作。他们可能是生产率较低的劳动力,相对于较低收入的工作,他们更愿意退休或享受失业保险。人们有无数的理由在现行工资率下选择不工作,但这些人中的一部分仍有可能被官方统计为失业者。

非均衡失业

再回去重温前面所引用过的三个工人的经历,在炼糖厂外的情形不可能是达到了均衡状态。这些失业者肯定不是那种想在工作价值和闲暇价值之间慎重权衡的人,也不像是为了能够找一份更好的工作而想要选择失业的人。确切地说,他们处于非均衡失业状态中。当劳动市场或者宏观经济运行不灵时,合格的劳动力在现行工资率下找不到工作,这时就会出现非均衡失业。非均衡失业的两个例子是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structure unemployment)的原因是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如果对一种劳动的需求上升,对另一种劳动的需求下降,而市场又未能及时地做出调整,则这种不匹配的情况就有可能发生。常见的情况是,产业的兴衰所引起的行业间或地区间的结构性失衡。举例来说,最近由于老年人口增加,美国对护士的需求急剧上升,但同期有经验的护士数社的增长却相对缓慢,于是导致这一时期护士严重短缺。等到护士的薪金上升、供给调整完成之后,这一结构性短缺才能得到缓解。与此相反,由于劳动和资本缺乏跨地区的流动性,对煤矿工人的需求连续几十年低迷,煤矿产业的失业率至今仍然高居不下。

正如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中所描述的那样,在经济周期的衰退阶段,对劳动的整体需求下降时,就会出现周期性失业(cyclical unemployment)。举个例子,在2007-2009年的严重衰退中,每个行业和地区的劳动力需求都在降低,失业率都在升高。同理,在21世纪初长期经济扩张中,美国每个州的失业率都在下降。在不同案例中,经济周期对劳动市场的影响也是不同的,从就业增长的温和下降,到失业总数占总人口相当大的比例,不一而足。

理解非均衡失业的关键是劳动市场还没有达到供给和需求的均衡,如图29-6(b)所示。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假设工资在短期是刚性的,其初始水平为W。因此,当劳动力需求下降到(b)中的D'D'时,市场价格W**高于市场出清价格W*。

在过高的工资率下,寻找工作的合格工人的数量大于可提供的工作职位。愿意在工资W**下工作的工人数量是供给曲线上的G点, 而企业需要雇佣的数量则是需求曲线上的H点。由于工资高出市场出清水平,于是出现劳动供给过剩。虚线HG 表示的失业者构成了非均衡失业人口。或者,可以把他们称为“非自愿失业者”,代表着那些愿意接受现行工资但却找不到工作的合格工人。

相反的情况是工资低于市场出清的工资水平。在这个劳动力短缺的经济里,雇主找不到足够的劳动力来填补现有的岗位空缺,于是,企业的窗口贴满了招工告示,报纸上或者求职网站Monster.com登着许多招工广告,企业甚至到其他的城镇去招募工人。

图29-7显示了美国在过去十年中职位空缺率和失业率。正如图29-6所示的粘性工资理论所预测的那样,这两条曲线是反向运动的。

大学招生的例子:大学入学的例子可以说明因为价格不变,当短缺或过剩出现时所发生的调整。许多院校发现,最近几年入学申请人数增加了。学校是怎样应对的呢?是提高学费标准来遏制超额需求吗?不是的。它们的做法是提高入学标准,要求更高的中学成绩和统考(SAT)分数。提高要求和标准而不是提高工资和价格,恰恰是短期内企业在劳动供给过剩时所做出的反应。

刚性工资的微观经济基础

经济学家们研究了很多方法试图理解失业的微观经济基础。而这个问题仍然是现代经济学中最深奥难解的谜团之一。研究表明,问题的重点在于工资和价格的刚性。由此就引出了更深层次的问题:为什么工资和价格是刚性的?为什么工资不能上下浮动以便实现市场出清?

这些都是存在争议的问题。今天,几乎没有经济学家还会说,工资变动足够快捷,它可以消除劳动的短缺或过剩。同样,也没有谁能够完全理解工资、薪金反应迟滞的原因。因此, 对于工资刚性的原因,我们最多只能提供一个尝试性的解释。

买卖型市场和管理型市场在这里区分拍卖型市场和管 理型市场可能会有所帮助。拍卖市场是一个有组织的竞争市场,这里的价格上下浮动以平衡供给和需求。例如,在芝加哥交易市场上,“堪萨斯城发货的第2号硬红麦” 或“纽约发货的 ‘A’ 型烤焙鸡”的价格每分钟都在发生变化,以反映当时的市场情况。

拍卖型市场是例外。大部分商品和所有的劳动都是通过管理型市场来买卖的。无人能对劳工进行评级:这是“二等网页设计员”,那是AAA级经济学助教。也没有市场专家保证, 在市场出清的工资水平上,所有工作岗位都找到了合适的雇员,而所有劳动力都得到了工作。

不仅如此,绝大多数企业确实在管理其工资与薪金,它们规定付酬标准并按新手水平的工资薪金率来雇佣劳动力。这些工资标准通常在一年左右是固定的。调整它们的时候,几乎所有其他种类的付酬标准都会相应地变动。例如,医院里每个等级的雇员今年都可以得到4%的加薪。有时,厂商可能会决定某些岗位的报酬多上升一些,另一些则少上升一些。在标准薪金制度下,企业很少能有充分调整的余地,即使在发现某个领域出现短缺或过剩的时候。

在工会化的劳动市场,工资模式就更为僵化。劳资合同通常以3年为期,工资水平在合同中事先确定。在合同有效期内,工资不会因特定工作出现劳动力短缺或过剩而进行调整。

调节工资和价格的采样成本工资和薪金刚性的经济原因是什么?很多经济学家都认为, 刚性是由工资管理费用引起的,这又叫”菜单成本”。以工会工资为例,谈判一个合同是个漫长的过程,它不会带来产出,却需要投入许多的人员和管理时间。正因为集体谈判成本惊人,所以通常每隔3年才进行一次。

确定非工会工人报酬的成本比较少,但它仍要求投入宝贵的管理时间,而且对职工士气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每次调整工资或薪金,甚至是附加福利发生变化时,先前的报酬协定也会随之变动。一些人员会感到这种变动不公正,另一些人则会抱怨做法不合理,从而引发不满情绪。

因此,人事经理往往喜欢采用这样的体制:工资不频繁变动,绝大多数工人以相同的幅度提升工资,而不管不同技能或工种的市场条件如何。这种体制也许是无效率的,因为它不允许充分调整工资以反映市场的供求。但这种方法却节约了宝贵的管理时间,有助于在企业内形成一种公正平等的意识。最后,更积极地招募雇员或调整招工条件,可能会比仅仅为雇佣几个新雇员而打乱企业现存工资结构要更加合算。

上述微观经济基础总结如下:

市场经济中的工资大多数都受到厂商或合同的管束。 由于谈判和确定工资率成本较大, 所以工资和薪金不会频繁调整。当粘性工资使得劳动力的供 给或需求出现过剩时,市场的反应主要是改变雇佣劳动力的数量,而不是工资水平。

劳动市场问题

分析了失业原因后,我们转而研究今天的劳动市场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哪些群体最有可能失业?他们的失业会持续多久?如何解释国家间失业率的差距?

失业的是那些人

通过比较产出高于潜在产出的年份(如1999-2000 年)和严重衰退年份(如1982年), 我们可以诊断劳动市场的情况。两者的差别可以表明商业周期如何影响失业的数量、原因、 持续时间和分布状况。

由表29-3可见经济高峰年份和低谷年份的失业统计数据。前两列数字表示按年龄、种族、性别划分的失业率。这些数据表示,在衰退期间,每一群体的失业率都倾向于上升。后两列数字表示失业者总数如何分布于不同群体。应当注意在商业周期各阶段,各群体的失业分布变动相对较小。

请注意,不管是在经济高峰期还是在经济低谷期,非白人劳动力的失业率都是白人劳动力失业率的两倍以上。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女性失业率高于男性。但近20年来,性别造成的失业率差异已经微乎其微。由于面临更多的摩擦性失业,青少年失业率一般都高于成年人。

失业持续时间

另一个关键问题是失业的持续时间。失业中有多少是社会所关注的长期性失业?有多少只是由于变换工而形成的短期性失业呢?

由图29-8可见在充分就业的2000-2007年中失业所持续的时间。美国劳动市场有个令人吃惊的特征:很大一部分失业的持续期非常短。在2003年,大约1/3的失业的持续期少于5周,长期失业情况几乎很少。

由于较低的流动性和经济变动的法律限制较多,20世纪90年代中期,欧洲长期失业人数占到了总失业人数的50%。长期失业成了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这是因为失业数月以后,家庭可支配资源(储蓄、失业保险和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等)将会被消耗殆尽。

无业可就的根源

人们为什么失业?图29-9 说明的是在衰退的1982年和充分就业的2000年失业者对其失业原因所做的回答。有些人失业是因为居住地发生了变化,或进入了不同的生活阶段一迁居、首次跨入劳动力行列等,从而引发了摩擦性失业。在商业周期中,失业率的变动主要源于失去工作的人数的增加。这一根源在衰退时期变得极为重要,其原因有二:首先是丧失工作的人数的增加,其次是找到新工作需要更长的时间。

由年龄造成的失业

失业在生命周期内是如何变化的?青少年在任何人口统计的群体中通常都有最高的失业率,而非白人青少年的失业率近年来竟高达30%-50%。这种失业是摩擦性的、结构性的,还是周期性的呢?最新证据表明,青少年,特别是白人青少年的失业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摩擦性失业。青少年在劳动力范畴的边缘频繁地进出。他们能很快得到工作,但又经常变换工作。他们的平均失业持续期仅仅是成年人的一半。与之形成对照的是,成年人一般的平均工作时间长度是青少年的12倍。在绝大多数年份里,一半的青少年失业者是以前从未参加过有偿工作的“新手”。所有这些因素都提示我们,青少年失业在很大程度上是摩擦性的。这说明,寻找和换工作对于青少年发现自己的技能特长和了解工作到底是怎么回事是必要的。

但青少年最终能学会有经验的劳动者的工作技能和工作方法。中年人的失业率比青少年要低得多,其原因是他们有经验并受过培训,对全职工作有更强烈的愿望和需求。

少数族群青少年的失业大量证据表明,白人青少年失业主要是摩擦性的,但美国黑人青少年的劳动市场境况却大为不同。二次大战结束后10年内,黑人青少年劳动市场的有关统计数据与白人青少年的大致相同,失业率与劳动力参与率都相同。但此后,黑人青少年相对于其他种族青少年的失业率在上升,而劳动力参与率则下降。

到2008年,黑人青少年(16-19岁)的就业率仅为20%,而白人青少年的就业率为35 %。是什么原因造成少数族群青少年与其他群体有这样大的差别呢?一种解释认为可能是市场因素(如岗位构成和工作场所)的作用,市场一般对黑人劳动力较为不利,但这并不能说明全部的问题。尽管成年黑人劳动力一直承受着比成年白人劳动力更高的失业率(因为教育水平较低,与能提供工作机会的人接触少,在职培训机会较少,以及种族歧视等原因),但黑人成年人相对于白人成年人的失业率自二次大战以来一直没有增长。

经济学家针对黑人青少年失业率上升的根源做过大量的研究,但都未能对这一趋势做出过清楚的解释。一个可能的根源是种族歧视,不过,黑人与白人失业率差距的扩大必须由种族歧视的加剧来解释,包括在对少数族群工人的法律保护巳经得到加强的条件下。另一种理论认为,伴随着附加福利成本的不断升高,过高的“最低工资”往往将劳动生产率低的黑人青少年抛入失业队伍。

青少年高失业率是否会对劳动市场造成长期损害,即伴有永久性的低技能和低工资率呢?这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初步的答案是肯定的,特别对少数族群青少年更是如此。看来,如果青少年未能具备适当的工作技能和工作态度,那么随着年龄增长,只能获得较低的工资并且会有更高的失业率。这一发现表明,公共政策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提出能降低少数族群青少年失业率的计划。

欧洲和美国的失业率变动趋势

近些年来,美国和欧洲的失业率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直到 20 世纪 70 年代欧洲遭受供给冲击之前,其失业率一直都很低,而从那以后,欧洲的失业率就开始走高。在过去的 25 年里,美国的失业率一直比欧洲国家的要低。图 29-10 显示的是这两个地区失业的历史概况。

如何解释两地劳动力市场的差别呢?部分原因可能在于两地宏观经济政策不同。近一个世纪里,美国只有一个中央银行,即联邦储备系统,它严格监控着美国经济。当失业率升高的时候,美联储就会降低利率,刺激总需求和提高产出,并防止失业率上升。

欧洲的中央银行在历史上就很脆弱。直到 1999 年,欧洲还是各国的“邦联”,这些国家的货币政策主要由德国的中央银行,即德意志联邦银行所主导。德意志联邦银行是完全独立的,其目标是维持德国的物价稳定。如果情况像 1990 年德国重新统一时那样,欧洲其他地区失业率高涨,德国的通货膨胀率上升,则德意志联邦银行就会提高利率。这势必就会抑制产出,同时使那些与德国货币政策保持一致的国家的失业率也随之上升。你能从图上看出 1990 年后欧洲失业率的上升情况。

欧洲失业的第二个特征是结构性失业明显上升。欧洲是福利国家的诞生地,德国、法国、 瑞典等国都有慷慨的法定福利计划、失业保险、最低工资以及对工人工作的保护政策。这些政策使工人有更强的讨价还价能力,而且更容易倾向于将时间用在非工作方面,因而会导致实际工资上升。那些享受各种福利或失业津贴的个人,很可能成为自愿失业者,但在实际统计中却被当做失业者。美国没有如此慷慨的失业补贴和福利计划。

有无医治欧洲高失业水平的灵丹妙药呢?一些经济学家强调应该降低劳动市场的壁垒, 并降低社会福利。另外一些经济学家相信,统一后的欧洲中央银行 能在整个地区更好地保持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平衡(回忆第 28 章中讨论的欧洲货币联盟)。自1999年引入欧元之后,尽管欧洲失业率仍然高于美国,但似乎已经有所降低了。

总结提要

A.总供给的基础

1总供给描述的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所有企业愿意提供的产出总量与整体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构成总供给基础的因素是:(a)潜在产出,它取决于一国经济中可利用的劳动、资本和自然资源等投入的数量,以及使用这些投入的技术和效率水平;(b) 投入成本,比如工资和石油价格,这些基础性因素的变化将会使AS曲线发生移动。

2分析AS的关键在于必须区分长期和短期。在短期,考察的是几个月到几年的经济周期内的经济行为,所涉及的是短期总供给表(曲线)。短期内,价格和工资是刚性的。因此,随着商品与服务产出量的增加,价格也相应升高。这将体现为一条向上倾斜的AS曲线。对短期的供给和需求的分析,应用于凯恩斯学派对经济周期的研究。

3所谓的长期,指的是与经济增长相关联的时期。在长期内,大多数周期性因素的影响会减弱。在长期中,价格和工资可以完全灵活地变动。产出由潜在产出水平决定,而与价格水平无关。长期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对长期总供给和需求的分析应用于古典学派对经济增长的研究。

B.失业

4政府每月通过对人口样本的调查来统计失业、就业和劳动力状况。有工作的人被归入就业一类;没有工作而正在寻找工作的人即为失业;没有工作也没有寻找工作的人则不属于劳动力范围。

5在商业周期中,产出和失业率的运动有着明确的联系。根据奥肯法则,实际GDP 相对潜在GDP 每下降2%,则失业率上升1%。这一法则在把GDP 的周期运动换算为它们对失业的影响时十分有用。

6经济学家把失业分成均衡失业和非均衡失业。当人们跳槽或者离开劳动大军时,均衡失业就会出现。均衡失业又称为摩擦性失业。

7当劳动市场或者宏观经济运行不灵时,合格的劳动力在现行工资率下找不到工作,这时就会出现非均衡失业。非均衡失业的两个例子是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结构性失业的产生是由于工作者处在持续衰退的地区或产业中,而这种持续衰退是由于劳动市场失衡或实际工资率较高造成的。周期性失业是指工作者因整个经济形势的下滑而遭到解雇。

8对失业根源的研究已经成为现代宏观经济学中一个主要挑战。这里主要强调的是:由于工资的缓慢调整造成了单个劳动市场过剩(失业) 或不足(职位空缺),从而出现了非自愿失业。如果刚性工资高于市场出清水平, 则一部分劳动力会就业, 而其他一些合格的人却找不到工作。

9薪酬体系的管理费用是造成工资刚性的原因。对应于市场条件的报酬水平的频繁调整需要占用过多的管理时间,这会扰乱工人的公平感,逐渐损害工人的士气和生产率。

10仔细考查失业统计资料可以揭示其中的一些规律性:

a 衰退会影响各个劳动群体,无论是非熟练工还是熟练工,或者那些受教育水平很高的人。

b美国的失业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短期性的。但在长期而严重的经济衰退之中,平均的失业持续期会急剧地上升。

c在大多数年份中,失业的很大一部分原因与简单的人员流动或摩擦性原因有关,如人们首次进入或重新进入劳动力行列。仅仅在衰退时期,失业群体才主要是由失去工作者构成。

d. 欧洲和美国失业率的差距反映了他们的结构性政策及货币管理的有效性。

下一章,萨缪尔森将对通货膨胀展开讨论。

感谢您的阅读。整理文稿不易,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稿,请您点赞,关注,转发,让更多热爱阅读和思考的人们相聚。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朝夕网 » 回读《经济学》(第二十九章:失业与总供给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