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朝夕网 » 投稿 » 踔厉奋发的五年|破解“执行难”,“法律白条”变成“真金白银”

踔厉奋发的五年|破解“执行难”,“法律白条”变成“真金白银”

记者 刘一诺

得不到执行的法院判决书,被称为“法律花呗”。长期以来,执行难不仅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也成为影响司法公信力的痼疾。

“执行难”怎么破解?五年来,山东法院通过一系列执行攻坚组合拳,加大执行力度,震慑失信被执行人,提升了司法公信力,保障胜诉当事人的“纸上权利”变为“真金白银”,主要执行质效指标保持全国前列。

紧盯群众最关心

执行款法定期限内发放率达到97%

警车疾驰,警灯闪烁。

2022年8月30日清晨,城市尚未苏醒,济南各法院已然灯火通明,当天,全市法院雷霆出击,开展“泉城清薪”集中执行行动。

不到7点,济南槐荫法院执行法官李承明一行叩响了被执行人的家门,在与被执行人交涉后,执行法官还需视情况将当事人带回法院进行释法说理,被执行人签字承诺还款后,执行法官们再马不停蹄地赶往下一个被执行人家中。

临近中午,李承明一行已经处理了四起案件,值得一提的是,这四起案件均为小额案件,案件小,涉案金额少,执行法官却并没有因此不加重视,从济南市内到郊外山区,执行法官们驱车长途跋涉,有效保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这只是“泉城清薪”行动的一个缩影,泉城清薪”行动共派出警力228名、警车61辆,执行到位487.33万元,执结案件76件。随后,济南多个基层法院举办了现场执行款发放活动,切实为群众把“花呗”变成“真金白银”。

针对执行到位案款发放不及时的问题,去年以来,山东法院持续加大专项整治力度。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专门制定规范执行案款管理办法,除有法定理由外,执行案款必须在到账30日内发放完毕,大力倡导线上发放,当事人无需到法院领款。去年以来,全省法院共发放执行案款1130亿元,法定期限内发放率达到97%,无法定事由超期未发放执行案款保持“动态清零”。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增强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山东法院不断加大执行“马力”。

针对购房群众因相关建设工程被查封而办不了证,一些被执行人的不动产被拍卖后长期不搬出的问题,全省法院自去年以来持续开展房地产“办证难”案件、法拍房“腾退难”案件专项清理,共排查清理“办证难”案件605件,涉及1.2万户群众、1.22万套房产、面积64.6万平方米;排查清理“腾退难”案件421件,为669户群众强制腾迁不动产709套、面积71.7万平方米

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是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课题。山东法院常态化开展涉民生案件集中执行行动,持续加大欠薪案件执行力度,依法保护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合法权益。去年以来,全省法院执结涉欠薪案件6.66万件,执行到位金额21.46亿元,确保群众及时拿到血汗钱。

抓大局,稳质效

山东法院执行治标更治本

执行,是实现司法公正的最后一道屏障。

为防止黑恶势力死灰复燃,山东法院对黑恶势力违法犯罪所得“家底”进行彻底清算,保持“打财断血、黑财清底”高压态势,切断黑恶势力的经济基础。2018年以来,山东法院移送执行相关案件1929件,执结1884件,执行到位金额38.59亿元,在保障社会经济良好运行,维护社会安全稳定上持续发力。

山东是经济强省,也是农业大省,地处东部沿海地区,有着丰富的土地和海洋资源。山东法院把推动山东总体发展情况持续向好作为己任,以高效的执行行动精准服务大局。

自2020年9月以来,山东法院就持续开展查封土地和海域使用权专项清理,释放土地资源11.25万亩,海域使用权6529公顷,使85个重点项目顺利推进,410家企业化解债务危机,为企业实现债权86.37亿元。

社会大局稳定不只需要治标,山东法院积极探索治本之策。在执行工作中,山东法院惩戒激励并重,推进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充分适用罚款、拘留等强制措施,畅通拒执罪公诉、自诉程序,加大对规避执行、妨碍执行、抗拒执行的惩处力度。去年以来,全省法院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对232名“老赖”追究了刑事责任。

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通过省级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推送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行政审批等多个方面对失信被执行人予以信用惩戒,让失信者寸步难行。去年以来,全省法院发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19.4万例,限制高消费74.6万例,限制乘坐飞机、高铁181.8万例,让失信被执行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17.3万名被限制高消费、纳入失信名单的被执行人迫于压力,主动履行了义务。

为让当事人参与执行更加方便、快捷,山东法院简化执行立案流程,升级电子诉讼服务平台。申请人、律师实名注册后,凭身份信息即可自动关联生效法律文书,自动回填信息生成执行申请书,改变以往必须提交执行依据、生效证明等书面材料的做法。

此外,山东各地法院立足自身实际,积极探索信用修复机制,对符合条件的被执行人,可以申请暂缓适用信用惩戒措施,降低因涉诉带来的融资等不利影响,让幡然悔悟的被执行人能够回归正常生活。此外,各地法院还广泛适用预失信、预罚款、预拘留、预追究拒执罪等制度,给被执行人预留时间,划定“红线”、指明“出路”,通过柔性引导与强制威慑并用,督促被执行人配合执行工作。

突出善意执行理念

维护权益也保障接续发展

在突出执行工作“强制性”的同时,山东法院注重强化善意文明执行理念。特别是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方面,在全省开展的“执行护企”行动中,山东法院对拖欠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账款案件进行专项清理。今年以来新收相关案件2.05万件,执结1.62万件,执行到位金额32.4亿元,其中党政机关、国有企业拖欠账款案件保持“动态清零”。

同时,山东法院通过制定《关于规范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工作指引》,明确了不同财产类型的金额判断方法和标准,能分割查封的不整体查封,能“活封”的不“死封”,有效保证了企业重生和接续发展,在保证员工就业,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打造了良好的司法屏障。

人性化执法不仅局限于案结,更重在事了,为此山东法院加强执行和解工作,对资金链暂时断裂,但仍有发展潜力、存在救治可能的企业,引导各方当事人制定可行的履行方案,通过和解分期履行、替换查封物等方式盘活企业资产。多种措施既维护了债权人合法权益,又保障被执行人正常生产经营。对于被执行人及其所抚养家属生活必需品、必要的生活费等,不得采取执行措施。今年1-6月,全省法院通过执行和解结案5.9万件,和解率为25%。

这一系列举措保证了在保障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基础上,尽可能采取对被执行人影响最小的执行措施,此外,为防止部分被执行人“钻空子”,以“善意文明执行”为借口消极执行、拖延执行,损害债权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山东法院强化善意文明执行理念的同时,始终把强制力聚焦到对规避执行、逃避执行、抗拒执行行为的依法打击和惩处上。

随着“基本解决执行难”目标的实现,山东法院执行工作正在换挡提速、转段攻坚,坚定不移地向着“切实解决执行难”目标迈进。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朝夕网 » 踔厉奋发的五年|破解“执行难”,“法律白条”变成“真金白银”